截至目前,全市按照三年计划铺排,广州共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580亿元,引入优质企业超5700家,新增就业岗位超14万个,改造后的村级工业园面貌焕然一新、土地更加集约、产业更加集聚、隐患大幅减少、村集体收入翻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抓好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 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接下来,在“限拆令”的要求下,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将如何稳步推进?
“村园整治提升需要产业持续运营,需要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多种资本合作,慢钱做慢活。”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用“去旧存精”总结广州上一阶段村级工业园工作,他建议争取打造城市更新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合改造试点项目,引导连片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共同改造,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把握整合周边用地比例上限。他建议,积极培育发展国企或鼓励国企参与旧改,采用国企适度参与的模式,尤其是尚未有意向合作企业,推动村园改造快速推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张振华提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我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等手段,广州出现了信义会馆、太古仓、珠江琶醍等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案例,形成了“广州方案”。张振华表示,历史文化遗产类产业创意园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盘活工业遗产,更好地统筹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跳出土地财政单一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运营企业看来,持续运营比前期改造更具挑战。时代商业副总经理沈鹏指出,村园改造存在四大痛点:前期缺少精准定位,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缺少优质资源,产品容易错配;缺少产业渠道,难以又快又好完成招商;缺少深度运营,难以持续保持活力。“在延续历史建筑肌理之上,以发展的眼光针对目标用户打造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与配套,并基于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进行产业规划与导入。”沈鹏指出。
记者获悉,“产业园区招商合作联盟”已于日前正式成立。联盟包括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广东省制造业协会等十家行业协会机构。联盟将充分借力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产业导入和产业培育,加快推动园区产业成群成链发展。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广州市“十四五”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村级工业园改造方向,突出“工改工”“工改新”两个重心,抓好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