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年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

接下来将抓好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打造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2021-12-23 00:00作者:夏嘉雯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
  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是广州市落实“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是广州市落实“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抓手。记者从日前举办的广州市村级工业园高质量发展活动上获悉,广州市三年来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580亿元,引入优质企业超5700家,村级工业园面貌焕然一新。这意味着,在《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收官之年,广州圆满完成3年整治提升33平方公里的任务。

  提出村园改造“三个一批” 因地制宜盘活土地存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爆发式增长,村级工业园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立下了功劳。随着社会发展,村级工业园土地低效、产业低端、环保消防治安等问题凸显。昨天企业的“淘金地”,如今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沼泽地”。

  一组数据揭示出广州村级工业园的低效和落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对广州市的村级工业园做了一次摸查。结果数据显示,广州共有村级工业园2705个,占地132平方公里,面积占全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30%以上,产值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10%,税收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税收6%。

  整治提升,大势所趋。广州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列入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向“硬骨头”宣战。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方面表示,广州村级工业园的现状情况相对复杂,园区建筑形态、用地规划、环保消防、违法建设等问题普遍存在,具体情形又各有差异,不适宜“一刀切”。考虑现状产业升级需求和规划发展要求,广州市在进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创新提出“三个一批”——即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

  “淘汰关停一批”,即结合拆违治污实施淘汰关停,清退低端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功能转换一批”,针对中心城区条件较好的村级工业园,鼓励其进行“微改造”,创新“村改创”模式。“改造提升一批”,对于适宜保留产业发展功能的村级工业园,采取连片拆除重建或综合整治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等产业。

  

  分类审批、迈过“确权”门槛 鼓励“工改工”“工改新”

  村园整治提升千头万绪,消防审批问题成了改造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广州不少村级工业园改造审批面临着土地“确权”问题,导致改造和后续经营一度搁置,消防审批也难以通过。困局在今年迎来转机。今年5月,广州市出台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改造工程消防审批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简化村级工业园消防审批流程。

  对于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但已列入村级工业园改造计划的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前将已经审定的项目改造方案上报项目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审核符合要求的项目改造方案提请所在区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区人民政府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按照改造后的使用用途和建筑物性质,分类办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和备案手续。

  已列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20〕66号)范围内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不含淘汰关停类),及纳入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年度计划、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改造项目,均可以按照《工作方案》,特事特办。通过提交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规划问题的会议纪要、政府审定的改造方案以及权属证明文件等,帮助部分村级工业园迈过了“产权”难关。

  此外,广州市还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解决村级工业园布局分散、形态破旧、产值税收低、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比如,对拆除重建项目,支持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将经营性用地转为国有用地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的比例由30%降为20%,有合法手续的无须按现状用地面积和毛容积率计算权益面积,且无须对超出权益部分面积进行分配。此外,为调动市场积极性,广州通过提高容积率、调节利益分配释放政策红利,创新设置新型产业用地(M0),允许产权分割,增加配套比例,支持“工业上楼”,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近一半的村级工业园被划入工业产业区块,以“工改工”“工改新”为主的原则,保障工业用地功能。

12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