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广州地铁宣布开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工作以来,广州陆续有公共场所表态将投放AED;不少公益机构也参与到这一行动中,先后捐赠了多批设备。目前广州公共场所的AED配置状况如何?公众的急救意识与急救技能掌握得怎么样?南都民调中心继2019年、2020年开展广州公众急救知识知晓度调查后,于今年11月15日至24日再次发起同题调查,并在采集分析了1029份问卷的基础上,编制发布了《广州AED分布情况与公众急救技能调查报告(2021)》。
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AED的知晓率较去年明显提升;但AED使用方式、心肺复苏术(CPR)掌握情况依然不如人意;超八成受访者希望AED配置点周边做好图示/指引,加强相关单位人员技能培训。实地走访发现,广州市内多个公共场所已新增AED;但部分场所仍缺乏充足指引,难以找到AED所在位置;地图软件显示的部分AED定位存在错误。
调查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1年11月15日至11月24日开展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推送和实地拦截访问,采集1029份问卷。其中男性受访者占35.28%,女性受访者占64.72%;从年龄段来看,80后受访者占25.36%,90后占39.07%,00后占31.49%,中青年群体占比较高;从受教育程度来看,64.14%为本科或以上学历;24.78%为大专学历;11.08%为高中或以下学历。从专业背景来看,11.37%的受访者从事职业或就读专业与医学/急救相关。
过半受访者留意到AED数量增加
过去一年,随着公共场所配置AED呼叫的不断高涨,广州部分场所AED配置明显增加,极大方便了突发疾病状况下的施救需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2.48%的受访者表示见过AED设备,6.71%表示曾经使用过AED,受访者见过AED设备的比例较去年提升27.85%。不过,仍有15.74%的受访者表示只在网上看过相关资料,13.99%只听过名字、不知道长什么样子,11.08%更表示从未听说过AED。
同时,本次调查有51.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留意到广州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备有所增加。交互分析发现,从事职业或就读专业与医学、急救相关的受访者中,察觉到AED设备增加的比例达82.05%;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受访者则只有47.70%感受到这一变化。
追问见过AED的受访者在哪些地方发现过它的身影,89.16%表示自己曾在地铁、汽车站、机场等客运站点和枢纽见到过AED,占比最高;43.35%在体育馆或活动中心见过;36.95%留意到身边的大型商场或超市配有AED;35.47%在公园景区发现过AED的身影;34.98%在医疗机构内见过。
普通受访者急救技能普及率偏低
虽然受访者对AED设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问及是否会用AED时,只有13.44%明确表示自己知道具体使用流程,56.39%表示有印象但不清楚具体流程,30.16%表示不知道。其中,具有医学或急救专业背景的受访者中有47.37%表示知道AED使用流程,比例显著高于普通受访者(8.61%)。
在缺乏AED等急救设备的情况下,人工心肺复苏(CPR)是拯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本次问卷调查中,45.1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知道心肺复苏的正确流程;39.94%表示会做,但不敢上手;仅14.87%表示有信心做好或曾成功施救。
同样的,具有医学或急救专业背景的受访者有信心做好心肺复苏或曾成功施救的比例(58.98%)显著高于普通受访者(9.21%);普通受访者中有50.66%明确表示自己完全不会CPR。必须指出的是,遇到突发情况时,医护人员未必能及时赶到并施救,对普通市民来说,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依然是必要的。
急救知识测试题正确率不足五成
本次问卷调查还分别对心肺复苏步骤、胸外按压、电击除颤等内容设计了3道测试题目,了解受访者对急救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从测试结果来看,受访者对急救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没有任何一题的正确率能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