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陈欣(豆包AI)

龙华区民治街道红山长者饭堂内配备了AI智能服务机器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等。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红山社区长者服务站暨长者饭堂(社区食堂)近日揭牌运营,面积750平方米,包括长者饭堂、多功能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休息室等功能区,配有一批社工、护理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养老人员。记者近日探访发现,这里可以“刷脸吃饭”、AI巡查食安监管等,“科技感”满满。
红山长者饭堂配备AI智能服务机器人 自助打菜、刷脸付款、一秒一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等。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红山社区长者服务站暨长者饭堂(社区食堂)近日揭牌运营,位于安居尚龙苑一楼、二楼,为辖区老人提供长者助餐、日间照料、中医理疗、健康管理等多元化、智慧化养老服务,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
据介绍,红山长者饭堂引入先进的智慧化管理系统,致力打造智慧化长者饭堂,符合长者助餐补贴条件的老人可实现“刷脸吃饭”。饭堂内配备了AI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化设备,通过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可实现智能选餐结算、AI巡查食安监管、自动化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智慧化助餐服务。用户在长者饭堂打餐时,可通过超市化取餐方式,自助打菜,通过REID技术完成自动计价和刷脸付款等一系列智慧便捷操作,一秒一单,极大地提升了就餐效率,也提升了老年人的就餐体验。这也是龙华区首家智慧化长者饭堂。
红山长者服务站与红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同一栋楼,彼此联通,实现了功能的融合和服务的协同,有效破解了社区场地资源瓶颈,为深圳这类超大城市打造全年龄段群体社区服务综合体提供经验探索。
此外,红山社区长者服务站也是龙华区首家社会办长者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市场”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投资建设运营,也是民治街道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服务模式的具体实践。据悉,民治街道通过引入长三角养老行业领先企业瑞芝康健集团全流程投资建设运营红山社区长者服务站,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个人出资等多元筹资方式,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价格普惠的助餐服务。
在满足社区长者就餐需求基础上,红山长者饭堂还积极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根据饭堂实际承载能力及居民需求,延伸订餐、堂食、送餐服务至社区其他居民,因地制宜提供个性化就餐服务。
民治街道拥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6个 养老服务场所14个
近年来,民治街道围绕“老有颐养”目标,全域嵌入式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6个,拥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场所14个,其中高标准打造深圳市首个“一老一小”服务示范点,落地全市首个“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据悉,民治街道的长者助餐量、适老化改造量、居家养老服务人数、高龄津贴发放人数等各项养老服务人数均居全区第一。
今年龙华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实现长者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对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关爱服务,建成运营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比如,为深化完善“社区嵌入式”医疗和养老上门服务,龙华区龙华街道坚持“全域建设、典型引领、五化推进”,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社康等阵地,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及示范点,目前,40个养老服务驿站(其中2个示范点)全部建设完成,真正实现13个社区全覆盖。
为让长者享受温馨、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龙华区的观湖街道积极打造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营造老年人的幸福家园。街道以交通便利、无障碍设施完善为原则,合理选址居民区中心地带设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推进驿站适老化改造,便于老年人出行和使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围绕长者健康需求,常态化开展老年人健康义诊、健康操教学、健康讲堂等,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常规健康检查,并给出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深圳建成2099个驿站 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全覆盖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2025年深圳要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实现街道、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家园功能建设,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体系。
深圳多年来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列为市政府重点推进事项,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比如,深圳提出的构建“1336”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扎实推进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三种服务模式,全力搭建并强化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的管理服务平台。
作为行政体系的最基层,依据市里的要求,街道要通过建立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等举措,构建起覆盖全街道的养老服务网络,将服务延伸至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位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已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全覆盖,共建成2099个驿站,这些驿站分别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长者服务中心(站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小区公配物业用房等其他空间建成。
街道在养老服务中承担着大量基层工作,包括统筹辖区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等。从各区老龄人口与长者饭堂数量之比来看,部分区域饭堂数量稍显紧张,区与区之间“冷热不均”。这对基层的养老工作推进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