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华社点名表扬的南都记者,如何拍出抗疫“最美”图片燃爆全国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3-09 10:24
关注

疫线记者1.jpg


开篇语

疫情来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战疫一线,除了千里驰援的医护,记者也是逆行者。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真相,传递信心。南都特派武汉报道组十数名记者,扎根前线,他们作品中无法尽数呈现的幕后故事,我们也为你记录。

2月17日以来,广东21个地级市的地标或高层写字楼的LED巨屏,陆续为一组海报亮起。

海报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张张放大的医护人员的朴素面孔。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印痕、未愈合的血痂、安普贴的胶渍、疲惫中的昂然和淡定……全都诚实地留在他们脸上,直抵观者内心。

高德.jpg

广州高德置地冬广场巨幅最美逆行者致敬海报。

深圳最美.jpg

深圳为最美逆行者亮灯。

佛山最美.gif

 佛山顺德北滘碧桂园新翼广场致敬最美逆行者。

这组人物肖像的拍摄者是南方都市报特派武汉记者钟锐钧。

2月5日,他和同事接受上级任务,跟随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进入疫区武汉。新华社署名文章《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武汉保卫战”一线新闻工作者素描》指出,“南方都市报记者钟锐钧与同事从广州出发赶赴武汉,此后他们蹲守汉口医院隔离病房,抢拍一个个感人的真实瞬间……”。

身为记者,在现场,是职业要求,也是一种激情。


逆行:在方舱医院遭遇意外

36岁的钟锐钧加入南都12年,亲历过汶川地震等无数重大突发现场,“利比亚也去过”。但这一次出任务,他比以往更紧张,也更有压力。

2月5日上午,钟锐钧与南都同事刘军、刘威从广州出发,当晚抵达武汉驻地。他至今仍蹲守在病毒浓度极高的汉口医院“红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在区域),不断传回核心现场的一手影像。

550x366_5e54c7f307495.jpg

 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南都记者钟锐均。

蹲守一线,为了避免“扩大污染范围”,钟锐钧不会随便外出,通常只在酒店和医院两点一线;他在病区用的摄影器材,干脆就放在那里,“洁净区”外备着另一套;每次从医院回到住处,他会先进入洗手间“缓冲”,按照感控专家的要求消毒、淋浴,然后才走进房间其他区域。

尽管这样,有些意外还是会发生。

有一次在江汉方舱医院,钟锐钧身上的防护服偏小,他不知怎么动了一下,忽然觉得呼吸“过于顺畅”,立即求助身边人,“能不能帮我看一下,我是不是暴露了?”路过的护士一眼发现,他的防护服头部位置已裂开:“我建议你赶紧出去,这里有1000多个确诊病人。”说着就带他退到病区之外,叫他闭眼闭气,“哗——哗——哗——”对准他的脸喷了一大堆酒精。

方舱1.jpg

钟锐钧拍摄的武汉江汉方舱医院。

方舱2.jpg

“我们在一起”。钟锐钧记录下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内做操的病患。

很多同事听说这件事,都替钟锐钧感到后怕。可为了干活,他们还是想离危险的地方更近。

550x366_5e63632565598.jpg

550x366_5e6363255080d.jpg

550x366_5e6363256d97c.jpg

钟锐钧拍摄的武汉同济光谷医院”敢死队“。这群麻醉科医生常常要和患者口鼻相对,暴露在高浓度病毒气体下。

2月11日晚,钟锐钧从本在武昌的驻地搬到了广东医疗队汉口驻地,放下行李就出门拍摄。新据点离他最想采访的汉口医院仅2公里。这个时候,他好像又不怕了。

 

深入:探“红区”直面生死

最开始进隔离病区,钟锐钧都是跟着广东医疗队员进出。一线医生每6个小时为一班,护士每4个小时一班。为了完整记录,他也必须全副武装,在病区里呆同样长的时间。

550x366_5e54c7f2e8514.jpg

钟锐钧多次进入武汉汉口医院“红区”采访。

钟锐钧说,穿上防护服,撑足4个小时走出去,从里向外“卷”着脱下时,整个人就像刚淋完一场大雨,汗水簌簌地往下滴,手指尖已被泡得满是沟壑。

钟3.jpg

穿好防护服,广东医疗队队员帮钟锐钧写上名字,方便辨认。

他就这样拍出了《广东医疗队的日与夜》。

550x366_5e635d21d7562.jpg

钟锐钧镜头下的汉口医院,忙碌是广东医疗队队员的常态。

550x366_5e635d2201cf8.jpg

忙碌过后,护士李萍瘫在护士站,可能也只是休息几秒。

第一次进汉口医院“红区”是在2月8日中午,元宵节。正赶上医院放饭,钟锐钧很诧异:“里面怎么好安静?”后来才明白,这种安静往往意味着硬仗来临。

两天后,他又回到这里拍夜班,20:00到次日0:00。

550x366_5e635d21e0638.jpg

好不容易入院的患者被推往病房。

550x366_5e635d21e904e.jpg

 患者离世,护士冯学峰在床边沉默了好一阵。

这一夜,并不平静。他看到了忙碌,也体验了生死。一位老人突然离世,两位医生宣告了他的死亡,有人用病床上的白被子蒙住老人的脸,男护士笔直地站在床边,沉默了很久。

钟锐钧举起相机,拍下了他的背影。


作品:一组肖像燃爆全国

越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钟锐钧越能体会他们的辛苦。来武汉之前,他就有了一点想法,“大概知道得为他们拍一组肖像”。经历“红区”跟拍之后,最初的念头已变得十分具象。

他把拍摄地点选在了汉口医院。2月11日晚,他等来了这个肖像专题的第一位主人公——生于1988年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吴掌明。

550x412_5e54c7f323ee9.jpg

趁医护下班间隙,钟锐钧见缝插针,拍出了刷屏的“最美逆行者”系列。

“他一开门、口罩一拿下来,我就说,能不能让我拍张照片?然后就把他逮到墙边……”2月8日中午,钟锐钧第一次进入病房拍摄,就正好遇到吴掌明所在的护士D组换班出来。

550x366_5e634bc88d2fa.jpg

广东医疗队队员吴掌明,第一个接受钟锐钧肖像拍摄邀请。

出于熟悉和信任,吴掌明不仅爽快地答应了钟锐钧的拍摄邀请,还帮他做了试光“模特”。钟锐钧说,“我平时拍人物采访比较多,所以积累下来的很多经验能派上用场。”

就这样连拍两天,加上拍摄后回到驻地的补充采访,一组前线医护的肖像专题雏形初现。

当钟锐钧把这组肖像传回后方,编辑眼前一亮,被深深打动之余,也开始思考用何种方式推出这组前线作品。后经南方都市报几位主要领导亲自谋划,2月13日晚,这组“最美逆行者”图文专题在南都客户端推出,随即一组主题鲜明、制作精良且极富感染力的海报和长图在移动端传播,迅速引起广泛共鸣。

337x600_5e634bfbb522a.png

309x550_5e634bfb94324.png

309x550_5e634bfbab40d.png

南都“最美逆行者”海报组图。

人们看见了这群一线医护人员刚下战场的样子,感受到他们是如此有血有肉、如此平凡却又不凡。正如钟锐钧自己所写:“这些面孔,虽然憔悴,甚至伤痕累累,但他们依然是最美的。在他们眼中,没有彷徨和恐惧,只有快乐,平静,自信,坚定。”

这组肖像随后在南都各新媒体平台的浏览量突破千万,并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腾讯、新浪、网易等超过160个媒体渠道转载。

“最美逆行者”刷屏后,南方都市报相关领导也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如何让这组来之不易的原创内容产品实现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和多元化传播。

很快,南方都市报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倡议并携手举办“为最美逆行者亮灯”致敬行动。2月17日晚起,以这组肖像为原型的巨幅LED屏海报,在广州塔、猎德大桥等地标建筑的30多个LED屏滚动播放,礼赞英雄,一呼百应,燃爆全城。央视《东方时空》专门报道,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不久,这些带着伤痕的笑脸更先后在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的LED巨屏亮起。

点滴共鸣,最终汇成一股温暖洋流。南方都市报也开创了“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的创新传播方式,领全国之先,为抗疫斗争凝聚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

夜空中的致敬,无声而隆重。一家参与此次致敬公益活动的企业表示:“为‘最美逆行者亮灯’,是一个城市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声援和表白。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感情会更加深厚。”

仍在武汉的钟锐钧看到广东各地同事发来的最新消息,有一点惊讶,“没想到会这样。”但他听说照片发出后,有饮料公司因医护人员的一句“想喝饮料”直接捐赠了几百箱产品,还有护肤品牌捐出100多支修复乳霜,觉得自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550x366_5e634bc884289.jpg

钟锐钧拍摄的广东医疗队队员司向。

可乐.jpg

因为钟锐钧的拍摄,有企业得知司向想喝可乐,于是捐赠广东医疗队上百箱饮料至武汉。图为在武汉驻地的一线医生司向。

钟锐钧说,为广东医疗队队员拍摄肖像还会继续下去。

这些天,他与这群乐观专业的医护同住、同吃盒饭,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想用拍照的方式给他们加油鼓劲儿,“你们都要好好的,咱们一起回广州”。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赵明


相关报道

直击插管敢死队90秒,和患者口鼻相对,暴露高浓度病毒气体下

武汉医生敢死队:高危90秒与病毒源最近,最怕晚上ICU插管

广东医护的武汉夜班:同一时间,有人入院看到希望,有人不幸离世

直击方舱医院:超千人入住20人一房,医生接诊头两小时是黄金期

千言万语尽在脸上,记录支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摘下面罩的样子

一座英雄的城市向英雄致敬,广州为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点亮全城!

本文版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且为未见报内容。欢迎转发分享给朋友。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获得转载授权,请点击购买授权

阅读 13792162
热门评论
打开南都自媒体,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