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如何初见成效?广东“新春第一会”给出答案

2025-02-06 21:26来源:南方+编辑:申于诚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县域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筑业企业如何助力县镇村发展?县域农文旅该怎样融合发展?

针对这些重要话题,2月5日下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展开专题研讨,共同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会上,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广东省县域产业帮扶协作行动计划同步发布。

>>>一图速览广东省县域产业帮扶协作行动计划

>>>一键直达!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

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

快于全省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是强省富民之基,县域强则全省强。

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环节,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透露,两年多来,全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党政主官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线总指挥”,最有发言权。

茂名信宜市,作为全省最典型的山区人口大县之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2年的42.16%提升到如今的46%,2024年1月以来县城新增常住人口约2.5万人。

怎么做到的?信宜市委书记龚庆总结为五点,即改革县城规划设计和拆迁安置模式,确保高标准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优化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机制,全面推进央企助力确保高速度落地执行;创新公共服务合作提质模式,“双百行动”助力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全面启动县域国企改革,撬动产城融合取得新突破;深入探索“政企配比投资”模式,市场化构建乡村振兴自我造血机制。

潮州市饶平县是广东的“东大门”,也是沿海地区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充分利用依山傍海的资源优势,在培育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方面探索出了有效路径,2024年GDP达377.94亿元,同比增长4.6%,GDP增速连续6年位列潮州市各县区首位。

作为一个农业县,饶平是如何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潮州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表示,饶平通过坚持“工农并举”“强县富民”;加强“平台支撑”“要素保障”;聚焦“机制建设”“改革赋能”,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工促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产业发展除了自身培育,也离不开外部资源的导入,强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

面向河源市连平县和汕头市濠江区、南澳县3地,深圳市南山区近年来选派31名精兵强将,2年时间投入财政资金2.19亿元,带动国企和社会资金超36.7亿元。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表示,南山探索出了国企带动民企投资及“带土培植”“内部造血”等帮扶协作模式,做到让产业转得过去、让园区企业稳得下来、让园区企业强得起来。

如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成为当前亟需突破的重大课题。

如何推动金融“活水”浇灌县镇村产业发展?CPE源峰董事总经理胡腾鹤以赤坎华侨古镇为例,谈了五点体会,选择一个有实力的耐心资本;秉承“开放创新”的理念;实现多渠道融资,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各方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困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周边协同发展。

全省2030家建筑业企业

帮扶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

建筑业企业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家企业围绕“如何全面参与县镇村建设”进行探讨。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介绍,广东推动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美丽圩镇打造、人居环境提升等领域,并形成“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多方力量参与的格局。截至去年底,全省2030家建筑业企业共谋划助力帮扶项目超7800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两年来,全省打造了118个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省级项目范例。

这背后有哪些经验做法?多家建筑业企业现场分享。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峰介绍,目前企业已投入参建人员超7500人,今年将持续加大项目资金、现场人员、物资供应等投入,聚焦城乡风貌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等目标,坚持“点上出品”“线上出彩”“面上出新”,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中交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总经理芮捷强调结合地方需求创新助力模式,企业发挥设计优势,推动“粤美县城”建设,从顶层设计改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发挥产业资源助力优势,推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下称“引领区”)建设。

建设过程中,建筑业企业也注重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总部执行总经理柴春明透露,企业在“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规划设计陶瓷文化主题公园;同时强调文化塑形,促进融合发展,如挖掘揭阳榕城区“苏六娘故居”文化,修缮故居及其故里并修旧如旧,展现风土人情。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总部总经理刘宝山介绍,企业在助力过程中不断提升内涵,将先进建设技术融入区域发展,开展“广东乡村再造好农房”研究,如广州黄埔迳下未来乡村项目采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集成建造方式,打造了200余户智慧零碳精品住宅,较传统建造方式节省工期40%。

首批11个地方开展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

2024年,广东作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首批选择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等11个地方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当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驶入“快车道”,广州、惠州2市4县(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我们坚持边谋边干、不等不靠,引领区建设蹄疾步稳。”广州市委副书记陈向新在分享经验主题演讲时表示,一批产业项目布局发展,推进实施重点项目145个、总投资2250亿元,发挥全国唯一的世界珍稀含氡温泉优势,布局4类7大康养片区,策划打造温泉博物馆;一批重要节点加紧建设,52公里最美旅游公路示范段优化提升8月前完工,增江游首个旅游项目正式启动,正果驿站等接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活动火热举办,策划大地艺术节、美食节等四季皆宜的文化活动。

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宇航分享做法时表示,惠州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高标准建设引领区,集中力量先干起来,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示范。加快建设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以“8字形”串联南昆山和罗浮山,链接200多处景点;以苏东坡16件赏心乐事为主线,沿路规划建设16个主题驿站,引进全国十强民宿企业。加速推动16个空心村的整体宿集打造。“近期,我们还面向全球发布建筑艺术计划,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他说。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表示,平行论坛还专门安排了县域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目的就是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接下来,省农业农村厅将加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线成片建设,谋划一批综合性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引领区不仅农业本底好、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坐拥粤港澳大湾区8600万人的市场腹地,迎来近域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的爆发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吕晓蓓建议,不仅要率先探索示范整县或者跨区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更要让乡村文化的自信自强成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则从增强乡村产业活力、激发乡村文化魅力、优化乡村要素支撑力三方面,阐述了文旅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他提出,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利用、建设数字乡村等举措,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开平市在连线成片推进县域农文旅资源融合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我们强化项目为王意识,2024年在建重点农文旅项目66个,完成投资36.31亿元。”江门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介绍,开平借鉴工业园区思维构建产业平台,规划建设了世遗风韵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作为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的核心片区,采用“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模式,带动整个开平全域旅游出圈出彩。

■观点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罗东:

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创新与实践在全国具有较强典型性

两年来,广东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布局建设2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4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成10个千亿级、20个数百亿级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效显著。“百千万工程”的创新与实践在全国具有较强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

珠海市下洲村盘活闲置农房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中国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确立了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最大程度保障了农民在乡下有块地、村里有个房,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金文成指出,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广东肩负着开路先锋的职责。他特别点赞珠海市斗门区下洲村,其探索的“共建共享”方式合作盘活了闲置农房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洪武:

强化校地合作,推动形成乡村田园生态CBD

我们将构建以大学为创新源头、企业为转化主体、产业为目标导向的创新机制,未来将强化校地合作,探索全要素协同发展的“双百行动”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唐洪武表示,虽然到华工仅半年,但是因水结缘,参与广东水利研究已逾30年。他建议,下一步,广东可结合“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推动“湖泊+”“水库+”生态乡村、生态湿地、生态旅游等的融合发展,形成乡村田园生态CBD。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