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4-11-05 19:35作者:蒋清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申于诚

2024年11月2日,一场汇聚了4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及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联合主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时代的最新理论发现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HCDM)”。

开幕式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主持。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在致辞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重要价值。通过探索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指出,信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构成了新的挑战。作为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也同样应当关注并吸取人类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他呼吁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分享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倡导并促进马克思主义学者更加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先进的科技相结合,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水平。

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郝克·尼德曼代表HCDM主编、柏林自由大学荣休教授沃尔夫冈·豪格先生致辞,他表示新时代背景下,为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的交汇创造一个全球对话与理解的空间至关重要。他呼吁专家学者们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进行批判性审视。


在主旨演讲环节,俞可平教授围绕“人工智能与人类理想政治”,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围绕“再见智人:重思大模型与技术奇点”,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对象化劳动理论的新诠释”,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数字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吴静围绕“平台资本主义吸纳形式的复杂性反思”,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黄再胜围绕“‘数字繁荣’、数字劳动2.0与资本积累掠夺化——当代资本主义大模型生产初探”,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国际合作编辑康斯坦丁·贝伦斯围绕“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如何有助于理解当前的发展形势”,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义修副教授围绕“数据化、AI智能体与智能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物化理论的当代阐释”分别发言。

在圆桌交流阶段,专家学者就“聚生智能与大模型的区别”“知识商品化与公共化”“大模型的治理与监管”“大模型对知识生产的冲击”“中产阶级与普通劳动者失业”“国家消亡与公共治理”和“平台合作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最后,柏林自由大学荣休教授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在线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提出,人工智能既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潜力,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他呼吁应智慧地驾驭这一新质生产力,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德在环境保护和科技发展方面的合作。另外,豪格教授还表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的编撰寄予厚望,希望未来能与中方进一步合作。

据悉,《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由德国著名学者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主持编纂,自1983年至今已出版9卷13册,约1300个词条。这套辞典巨卷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英文版、西班牙语版也相继开始出版。中文版的编译出版是北京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的一项合作项目,也是北京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项目。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