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调查引热议,有赞帮助渡难关,亦有批晴天借伞下雨收回

2024-06-14 16:47作者:管玉慧来源:奥一新闻编辑:黄缤
奥一网即日起开通信用卡维权案例征集,期待您的参与。
图片


7月7日信用卡新规将全面实施。奥一新闻联合南方民间智库发起《银行信用卡新规落实情况调查》引发网友热议。从债务压力到对银行服务的不满,从对新规的期待到个人经历的分享,通过上万条的评论,让人们从多角度了解信用卡目前发挥的作用、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

有网友感谢信用卡曾帮其渡过难关。也有网友认为:“信用卡先消费后还钱,就是个大坑。”还有网友形容:“信用卡业务就像银行在晴天时借伞给你,下雨天又凶巴巴收回。”

您对信用卡消费满意吗?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

为促进银行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奥一网即日起开通信用卡维权案例征集,期待您的参与。

图片



网友观点:信用卡曾帮我渡过难关

从1985 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至今,已过去近40年。步入不惑之年的信用卡亦从增量转为存量时代。中国人民银行今年3月发布的《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7.87亿张,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同比下降3.89%。人均持有银行卡6.93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另据2023年年报披露,多家商业银行信用卡关键指标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多项数据表明,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阶段迈入存量、精细化运营阶段。

即便如此,目前仍有不少用户选择使用信用卡。有网友在评论中表示,因为它的便利,每个月长达50天甚至更多的免息期,可以帮助持卡人暂时缓解财务困境。

图片


一位网友坦言:“2019年遭遇疫情亏了10多万,是信用卡帮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图片


还有一位“宝妈”分享了“用信用卡养大孩子”的经历:“我家大宝是用信用卡养大的孩子。”她表示自己作为全职妈妈,没有固定收入,又不想依赖亲友,所以信用卡欠款都用来做了生活费,“如今孩子大了,可以好好工作,慢慢去还信用卡了。”她还鼓励大家:“好好生活,加油上岸!”



网友观点:先消费后还钱,就是个大坑

事实上,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缓解“没钱花”的困境,用不好则会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因信用卡透支而背负的沉重债务,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压力。

图片


“利息太高、服务不好、暴力催账、莫名被收年费……”通过网友们的吐槽,不难看出超支和建立长期债务依然是信用卡面临的大问题。

图片


信用卡资产质量风险提升亦引起业内关注。《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81.35亿元,环比增长4.6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3%。提升信用卡风险防控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逾期账户调解体系,是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友观点:科学理性消费信用卡

在评论中,也不乏理性的声音,一些网友提供了关于如何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建议,强调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信用卡用得好就是好东西,用不好就是坏东西”。

图片


还有人认为,银行业机构严格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防止过度授信,是用户科学理性消费信用卡的前提。有网友建议银行加强信用卡额度管理:“没有消费能力的(用户)就别批那么大额度。”还有网友对银行的风控系统提出质疑:“我都逾期一个多月了,银行信用卡中心还打电话让我办贷款。”
图片



网友喊话银行:规范发卡量,停止第三方催收

总体来看,不透明的息费收取、未经同意的年费扣除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成为网友批评的焦点。有网友形容某些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晴天时借伞给你,下雨天又凶巴巴收回。”


图片


有网友呼吁:“建议银行规范信用卡发行量,停止与第三方催收公司合作。”着急解决信用卡过度营销、不当催收、客户信息保护等问题。



图片


此外,还有一些网友向银行提出优化信用卡服务的建议。比如,针对信用卡积分,有网友吐槽:“积分攒了一大堆,也不会用呀。”


图片


对此,有网友建议银行适当的简化积分兑换流程,提供更直观的兑换界面和清晰的指引,让用户轻松了解积分的价值和兑换选项。其次,扩展积分的使用场景,如日常消费、账单抵扣、慈善捐赠等,让积分更加贴近用户生活。此外,设定合理的积分有效期,并在积分即将过期时通过短信、邮件或App推送提醒用户,避免积分的浪费。

网友们的热议不仅展示了信用卡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其在管理与服务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业内专家指出,面对新规带来的变革,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从简化积分兑换流程到规范发卡量,从透明化息费收取到人性化的催收政策,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信用卡,避免透支和长期债务的陷阱。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实习生:王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