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11月13日-19日),奥一网“接诉即办”栏目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跟进了5宗民生投诉,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建筑施工、小区物业管理等民生热点。各职能部门积极回应民生诉求,认真解答群众疑问,较好履行了职责。但一件件民生大小事,事关人民的利益,这些回应能否为民解忧,能否满足人民期待,能否温暖民心?最终还得人民说了算,要请“人民阅卷”。
本周一,奥一网报道了深圳市龙岗区南威中心小区旧改难题。从实地调查来看,小区楼龄超30年,房屋为“海砂房”,存在钢筋锈蚀、水泥脱落、墙壁开裂漏水、配套设施短缺等问题。“天花板掉水泥”“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部分房屋不仅不适宜居住,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理应尽早纳入城市更新。就此,南湾街道办多次组织居民代表研究解决路径,龙岗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也回应小区应优先按照棚户区改造相关规定实施改造。但是因为政策原因,小区改造的具体路径仍未明确。

据报道,从2009年以来,业主已多次向街道、社区提出更新重建的申请,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回应。但十多年过去,小区居民的愿望仍未实现。老旧“海砂房”申请改造,南威中心小区并非首例,过去的成功经验为何不能用?究竟面临哪些难题待破解?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给小区居民吃一颗棚改的“定心丸”,更需要广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事件在更高层级解决。
时代在发展,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也在变化。也许,过去“海砂房”改造的经验,难以直接用在南威中心小区,但相关部门是答题人,小区居民是阅卷人。这场城市更新的难题,需要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解法,也迫切需要以行动答卷。
相关报道:
本周二,奥一网聚焦南山区粤海街道桂庙新村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屡见不鲜,深圳每月都会查处一批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企业,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不少项目还是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桂庙新村城市更新项目同样如此,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办公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还规划建设幼儿园、公交首末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站、社区体育活动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和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

既是重大项目,又是民生项目,却在施工建设中违法施工,影响深圳大学学生和周边小区居民休息,引发社会关注。南山区粤海街道是深圳的一张名片,是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策源地,如何利用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破解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难题,让噪声扰民少发生甚至不发生,还需相关部门以实践作答。
相关报道:
深大师生不堪其扰!深圳一知名旧改项目违规作业,被纳入重点巡查
本周三,奥一网聚焦宝安区越秀和樾府小区物业收费问题。该小区向业主收取两份物业费,一份是合同约定物业管理费标准为3.9元/平方米·月,另一份是《延伸服务协议》约定的服务费2.9元/平方米·月。延伸服务包括增加“小区出进口提供12小时礼宾服务及24小时安全防卫服务”;增加每日巡查次数;提升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服务;增加社区文化活动次数等。
针对此事,有部分业主认为延伸服务很“虚”,为此每月多花几百元不值。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认为,根据相关规定,物业按照合同约定收取业主前期物业费以外的延伸服务费,不需要物价部门审批,不存在价格违法行为。
的确,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延伸服务费,合法合规。但物业公司提供延伸服务,是为了满足业主更高品质的物业服务需要,是一种长期的信任与合作,而非“一锤子买卖”。在房价下行,部分业主收入和财富缩水时,能否让小区业主感到钱花得值,如何让业主心甘情愿掏钱,考验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智慧。否则,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可能不断升级,业主钱花的憋屈,物业公司也会砸掉优质服务的招牌。
相关报道:
本周四,奥一网聚焦眼镜店开进深圳公立医院可能带来的消费纠纷甚至医患矛盾。记者调查发现,同款眼镜在医院内的“博士眼镜”门店与院外门店购买,价差可达上千元。市民质疑是否存在医院为眼镜店背书、诱导消费、利益输送等问题。对此,医院回应项目招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引进配镜服务是为方便群众配镜。

眼镜店开进公立医院,市民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于,项目究竟是为了方便患者,还是因为利益关系?医院的回复难以消除市民的质疑,而引进眼镜店的做法,不仅可能带来消费纠纷,甚至可能引发医患矛盾。
公立医院引进配镜服务,既要便民,也要惠民。通过公立医院给眼镜店带来稳定的客流量,可以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如果能将节省的部分成本返还给患者,何尝不是一件美事?但如果在公立医院内配镜比在外面配镜要多花费数百元上千元,不但违背了市场竞争原则,更大幅度增加患者负担,这样的便民服务难免令人心寒。
相关报道:
本周五,奥一网聚焦龙岗区吉华街道学位供应问题。有家长反映,吉华街道怡翠实验学校学位竞争激烈,导致周边小区不少孩子被“分流”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万科麓城外国语学校。而去这两所学校上学存在步行路途远、路况复杂、红绿灯多、无人行天桥等问题。龙岗区教育局回应,正全力推进吉华街道三联九年一贯制学校、吉华街道水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以缓解片区学位压力。

从报道来看,因为学位不足,周边小区几百名小孩被“分流”,导致几百户家庭要每天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不仅耗时耗力、影响家长工作,还加剧了周边人车争流、交通拥堵问题。这表明,学位供应不是简单的有与无的问题,学区划分涉及片区的综合治理,需全盘考虑。学区划分怎么划分最合理?需要综合街道社区、交通部门的意见,更要以片区的孩子上学是否方便,家长们满不满意为评判依据。
相关报道:
民之安乐皆由治。从“海砂房”重建、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到物业管理延伸服务收费,从医院内的高价眼镜到孩子上学难,件件事关民生冷暖。相关部门不仅要接诉即办,还应一办到底;不仅要见人见事,还要见行见效,要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相关部门要以人民为中心,拜人民为师,让人民成为基层公共服务的最终“阅卷人”。

执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蒋清君
设计:郑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