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广州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但总体上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阶段,仍需携着凌云壮志去翻野越岭览群山。
10月19日,广州举办“‘二次创业’再出发”之科技服务业访谈会,邀请相关企业家、学者,就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建言与感悟。
据悉,广州市科技服务业增长趋势良好。2018-2022年期间,广州市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从891家增加至1676家,营收从876.45亿元增长至1672.6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科技服务业营收合计1014.26亿元,从营收总额、营收增速和企业数量规模上均居省内首位,特别是黄埔、天河、越秀三区,增长势头突出。
图源:一品红官网
广州国标要力争3年内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
2017年,在“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杰主动辞去行政职务,创建了国标,旨在解决我国药品国际化过程最关键的技术问题:质量标准提升和有关物质控制。
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如今广州国标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已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获得国际资质开展基因毒杂质研究及包材相容性研究的技术服务平台,也是大湾区独家提供中成药粤港澳三地“产学研销”和“港澳药械通”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平台。 为内地和港澳近400家医药企业客户解决了近4000项技术需求。
不久前,广州市发布《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广州市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势必引进海内外一大批高科技生物医药项目,蒋杰认为,随着医药研发和生产需求增加,亟需医药外包服务(CXO)等生产性服务平台的支持,从而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未来,国标也将乘着政策东风,紧紧抓住机遇,致力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药大健康产品检测认证第三方机构,力争3年内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
“教人创新,帮人创新”难但要“迎难而上”
“我国的科技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服务手段日益多样,服务平台日趋完善,行业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用24个字概括:始于政策,囿于政策;门槛很低,进阶很难;教人创新,帮人创新。”
技术转移服务高级工程师、广州博士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洁在访谈会上分享了她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建议。
李洁认为,过去的科技服务业,门槛低,易进入,主要起到辅助作用。伴随全球贸易博弈、技术博弈的大环境,大量中小企业很难系统分析决策,无法看清自己路在何方,更无法清晰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科技服务,科技服务业被逼需要从单点辅助型转变成专业顾问型,并且具备体系服务能力和平台服务能力,能起到主导作用。
同时,科技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也从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不断迭代提升。但目前能够有行业和需求洞察,有决心突破惯性,跟得上这样的需求的服务机构少之又少,进阶难度大。
业内缺乏知名品牌,亟需能够提供创新方法论、能够具备创新工具、能够具备体系化、平台化服务能力,并能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策划和配置的服务能力的机构,实现科技服务业对创新的核心价值“教人创新、帮人创新”。
“要做到‘教人创新、帮人创新’非常难。”李洁说道,但对于科技服务业如何发展,她给出四个字:“迎难而上”。
她表示,科技服务既是创新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和放大器,发展科技服务业既是形式所迫,也是时代所需,更是主动出击。科技服务业亟需构建一个政府、企业、机构、高校相互配合,开放、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业生态体系。
图源:一品红官网
建议挑选广东3-5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创建于2002年,总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专注于儿童药、慢病药和生物基因疫苗全球化创新的一品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目前有10多个在研全球创新药项目,其中2个是全球首创药,即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一个是全球首创痛风创新药AR882,另一个是全球首创白内障滴眼液项目。
集团董事会秘书张明渊介绍道,后者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疗效显著,用药后有部分受试者的视力改善甚至达到了20个字母以上,这是全球白内障治疗重大突破。产品上市后,预计能为患者节约75%的费用,为医保支付节约50%的费用。
“‘一带一路’沿赤道和高原地区紫外线严重,白内障滴眼液的使用,可加强与‘一带一路’的交流合作,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全球6亿患者带来光明,更有望成为中国自主研发进入全球重磅创新药物之列。”
对于广东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张明渊认为,从全国医药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发展最好的是北京地区。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形成创新集群效应,建议在广东省内挑选3-5家从本土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好创新基础、成果转化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将它们培育成为市值200亿至500亿元,甚至走向千亿市值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促进广东省整体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此外,从全球创新药市场来看,创新药销售额占比达到96%,而中国只占3%。要做出一款全球创新药极其困难,平均要投入20亿美元,研发周期要超过10年。广东本土有不少企业都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也产生了一些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产品。
为了进一步强化广东省、广州市内的创新药示范效应,张明渊建议政府可以对辖区内的医药企业“全球新”的在研产品进行摸底,将具备全球影响力潜力的产品列入省市重点项目,一事一议进行专项扶持,让更多的创新药在广州孵化上市,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