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特大暴雨之后,深圳最应该汲取的经验是什么?

2023-09-17 22:33作者:林少娟 梁雪儿来源:奥一新闻编辑:王绍华

一场极端特大暴雨,席卷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

道路积水深过一米,汽车受淹悬浮水中,城区商圈需划艇救援,多条紧急停运、停课、停工通知先后发出……暴雨之后,横七竖八的汽车和街头乱窜的鱼,在给人些许苦笑时,有关城市防涝排涝的疑惑也随之浮起:耗费7年、投入超23亿元的海绵城市,能否保障普通人安全度涝?在内涝这一偶发灾害面前,我们的城市要如何保持韧性?

往期报道

建设海绵城市7年,为何深圳还会内涝?专家解读

深圳7年投入超20亿,被极端特大暴雨考验的海绵城市

深圳又发暴雨预警,“海绵城市”能防住雨吗?

必须认识到,海绵城市不是城市防洪排涝的“金钟罩”“铁布衫”,面对打破历史极值、超出蓄水标准的暴雨,再大的“海绵”也力所不及,这一点已被业界证明。

深圳暴雨。图源:南都图库

但是,客观掣肘不能成为城建停滞不前的理由。面对逐渐频发的极端天气,不断优化包括海绵城市在内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完善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机制,一直是城市面临灾害时的最优解。

就此次暴雨而言,城市最应该汲取的经验是:让城市走在暴雨前面,在建设中提前给城市注入“疫苗”。

历数国内外诸多城市防洪排涝的正反案例和教训可以发现,不重视防洪排涝、滞后建设排涝系统、忽视采用排涝措施,一直是内涝的主要成因。

深圳暴雨。图源:南都图库

时下,深圳仍然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前行着,在地上的楼层高度和华丽度“崛起”的同时,沉默的地下排涝系统,理应被倾注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人财物力。这需要深圳在规划上先行,也要求深圳在风险预测上作出理念转变。

还要认识到,暴雨考验的不仅是地下的防涝排涝系统,还是对应急能力的一次集中大考,更是对治理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

风雨袭来

有没有加强预警、做好预案?

骤雨之中

能不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暴雨歇后

是不是综合协调、快速恢复?

日常治理里

有没有强化建设、提高城市韧性?

这不是吹毛求疵。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里头就提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关。”人民的安全,城市的安全,永远都要摆在首位。

执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林少娟

设计:梁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