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案件公告后,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并冲上热搜。随后,两家公司回应称,双方就专利许可在积极谈判。据国家知识产权报第02版刊发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月17日受理了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的案件。
从公告内容来看,此次涉及纠纷的四个专利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专利是市场竞争中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华为大力投入研发,成为全球专利储备的大户。华为连续五年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全球第一,2021年接近7000件,创造了PCT的历史最高。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11万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去年12月,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经过20多年的持续创新,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包括5G、Wi-Fi、音视频等多个高价值专利包。据了解,目前,华为拥有全球约10%的4G专利,约20的5G、Wi-Fi 6和H.266专利,约30%的OTN和10G PON专利,以及约20%的IETF专利。
众多的专利取得离不开华为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据介绍,华为近十年研发费用8450亿元人民币,2021年研发费用142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2%,在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行榜名列全球第二,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100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同期。
高研发投入也需要高营收作为保障,不然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尤其是近年来,华为持续遭受打压,2021年,华为全年实现营收6368亿,大幅下滑28.6%。华为预计2022年营收6369亿元,相较于去年的营收实现微增,但困境之下更需专利收入“回血”。
而专利需要通过许可才能实现对创新的回报,否则申请专利反而会成为企业的经济负担。在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背后,华为正持续扩大专利交叉许可以取得更多的专利收入。华为此前也曾披露,在2019至2021年华为从全球获得了约12亿到13亿美元的专利授权收入。而在2022年12月,华为还陆续与OPPO、三星、诺基亚等厂商签订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樊志勇表示,企业间相互认可知识产权价值,可以促进高价值标准技术研究“投入——回报——再投入”的创新正循环,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据华为此前介绍,2022年大约有3.5亿台5G手机获得了华为的专利许可,近10家全球主要的智能汽车生产商获得了华为的相关专利许可,获得华为许可的网联车超过15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