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摄影家看宝安:分类减量,宝安这么做!

2022-11-09 12:51来源: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特区报社编辑:王河峰
“垃圾分类新时尚,示范引领看宝安”

11月6日,“百名摄影家看宝安”主题采风活动之“垃圾分类新时尚,示范引领看宝安”启动。这是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携手深圳特区报,组织开展“看见大美宝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的第一场线下活动。约三十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一同参观了宝安湾燕罗大件绿化垃圾处理厂、老虎坑生态环境园、福凤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转运站、宝城大型垃圾转运站,了解了废旧家具、绿化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和果蔬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加深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


宝安湾燕罗大件绿化垃圾处理厂

在细雨绵绵的早上,记者跟随采风团来到了燕罗废旧家具和绿化回收处理点,在空旷的厂区里,数名环卫工人正在拆卸沙发,将海绵、木头和金属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初步分解。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废旧家具进行初步分解后,剩下的东西将放入机器里进行破碎,一部分送去发电厂进行焚烧,还有一部分送去老虎坑进行生物拆解。而海绵可回收作为再生棉,金属则放进炼炉厂重新回收利用,木头送去焚烧发电,废旧家具回收率达93%以上。”据悉,这一回收点主要服务范围涵盖宝安区全区所有住宅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等产生的废旧家具和绿化垃圾,每天处理废旧家具260-280吨,绿化垃圾120-150吨。

摄影家:周鸿信


摄影家:何彬

老虎坑生态环境园

随后,采风团参观了老虎坑生态环境园,垃圾池里堆放了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场景十分震撼,采风团成员纷纷拿起相机拍下这一画面。无数小区城中村等地方运送过来的生活垃圾,由环卫车送到卸料台进入垃圾池,进行3-5天的发酵沥干水分,然后再进行焚烧处理。据悉,该园区于1999年启动建设,经过21年的发展,环境园逐步形成以垃圾焚烧为主,集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炉渣处理、沼气收集发电等综合处理功能于一体,具备“绿色、安全、高效、创新、共享”特色的现代化园区。摄影爱好者曹堃表示,“在印象中,垃圾处理是一种比较陈旧、粗犷的处理方式。今天参观了老虎坑生态园,感觉环境非常优美,垃圾处理的技术也是相当先进。在展厅里,也了解到深圳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举措,垃圾处理技术的提升让人惊叹。”

摄影家:罗康林

摄影家:周鸿信

福凤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转运站

“垃圾卸到平台之后,通过工作人员上料,然后操作人员在干湿分离设备上一键式启动,按一下键,整个过程在挤压墙体内自动化完成。”在卸料平台旁边,福凤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转运站相关负责人向采风团介绍。他表示,这一垃圾转运站负责收运宝安区8个街道,490个物业小区的厨余垃圾,每天晚上9点以后到小区进行垃圾收运。目前每天收集120吨的厨余垃圾,所有的厨余垃圾都是日产日清。


摄影家:周鸿信

宝城大型垃圾转运站

在宝城大型垃圾转运站监管中心,可以看到停车区、卸料区、操作区、分类区、消毒区、存放区等区域划分,采风团把镜头对准区域里正在忙碌操作的工作人员。这一转运站覆盖宝安区新安、西乡、航城、福永、沙井、新桥、石岩街道辖区内所有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的果蔬垃圾,收运点位达到了183个,每天100%打卡收运,果蔬垃圾处理设备日处理量达125吨,处理后果蔬垃圾减量80%以上。

摄影家:吴辉

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考验城市精细治理能力的重要命题。经过一天的采风活动,参与者们更了解了日常里产生的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摄影家罗康林在参观中积极向工作人员提问,他表示,“一天的采风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了解到这些垃圾转运站每天都处理了大量的垃圾,且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上更加绿色环保,可以说宝安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非常好、走在前列。”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