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停贷”业主:内心很忐忑,既然做此选择,我们就会承担

2022-07-15 09:13作者:林少娟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在多数《告知书》里,业主们质问项目预售监管资金去向,言明停贷造成的损失应由开发商、银行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六月盛夏时节,蝉鸣喧嚣,江西南昌市新力城一批“准”业主携着子女,搭上了前往浙江绍兴市的火车。

业主们此行,是为了参加一场与新力城1.99亿预售监管资金去向息息相关的听证会——对于这笔被法院暂时冻结的监管资金,业主们寄予了不小的希望。

“要是这笔监管资金能恢复使用,楼盘是不是有望完工?”电话那端,业主郭生(化名)不无期待。他告诉记者,业主们格外重视开发商每一笔可动用的资金,甚至帮开发商想了不少“筹钱”的办法。“卖资产,卖楼盘,卖股份,都在想。”

微信图片_20220715091622.jpg

原定于去年11月交付的新力城还未完全竣工。受访者供图

业主们的诉求只有一个:交房。但令人无奈的是,距离交房期限已过8个月,项目仍处于停滞状态。7月8日,新力城业主们联合发出了一份《强制停贷告知书》,加入“强制停贷”业主行列。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近期多地业主因楼盘延期交付宣布停止还贷,直至开发商全面复工。在多数《告知书》里,业主们质问项目预售监管资金去向,言明停贷造成的损失应由开发商、银行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这种做法较为冒险,最后损失可能还是业主。”一名银行人士表示。有法律界人士提醒,业主单方停贷声明并不能终止与银行的借贷法律关系,或可能承担失信违约风险。业主们可与主管部门、开发商协商解决,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强制停贷背后:迟迟未交付的新家

“我们不是贸然发出这份声明的,只能说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言谈之间,郭生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他两年前签下购房合同时未曾预料到的场景。郭生还记得,那时新力城是全城热销的“网红盘”,其开发商新力控股作为江西“房企第一股”,彼时正以黑马之姿冲刺房企排行榜。

“我当时都想好了,房子2021年11月交付,再空置个半年去去甲醛,我们一家就住进去,有了学位,小孩刚好能上学。”

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房子逾期交付,孩子的上学名额变得不确定起来,房贷压力如影随形。郭生告诉记者,他膝下育有两个孩子,年龄尚幼,妻子在家负责带娃。加上租房费用,每月便要支出不少于一万元,同时还要承担5千左右的房贷。“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万把块钱,压力真的大。”

在发出《强制停贷告知书》前,郭生等业主并不是没有为推动项目复工努力过。“我们从去年8月停工后维权到现在,期间还有业主被指扰乱秩序,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郭生说。

去年11月,工人们重新入场施工,这令业主们感到惊喜。然而好景不长,三个月内,郭生眼见着施工人数慢慢从一百余人减少到七八十人,过完春节后,施工现场再无动静,如今只有零星四五个工人在作业。“遇上周末,更是一个工人都没有。”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459.jpg

郭生表示,新力城建筑整体已经建好,但还欠装修及园林绿化。受访者供图

为实时了解进展,业主们筹钱在现场安装了两个摄像头,郭生将此调侃为“云监工”。但透过高清设备,郭生只能看到场内漫过人腰的杂草、被风刮动的垃圾,楼宇在风中沉默伫立。

“我们一直在关注,一直在维权。”郭生连连强调。

维权并不容易。公开资料显示,新力城背后开发商新力控股经营困境明显,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经历负债危机、股债双杀、降薪裁员等风波。据其数日前披露的营运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力控股录得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7.77亿元,按年下跌96.98%,去化颇不理想。2021年9月至今,新力控股股票仍处停牌状态。

“市场信心还在修复中。”一名房企财务人士表示。“经过去年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个别房企资金链承压。资金紧缺,房企裁员、减薪、项目停工、债务违约等现象也就出现了。”

业主停贷,预售监管资金去向成焦点

对于发布停贷告知书业主而言,目的大多相同:以停贷、断供的方式,将压力从银行端传导开发商端,倒逼楼盘复工。“我们只希望能顺利交付。”郭生说。

一名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士对此坦言,这种做法对银行的影响有限。“一般而言,银行放款已通过受托支付给开发商,放款银行对开发商并不存在太多的‘威慑作用’”。他说。“参照银行的经营现状,业主断供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

以兴业银行为例。据兴业银行于7月14日发布的《对网传“停贷事件”涉及楼盘按揭贷款情况排查的公告》,截至目前,该行涉及停贷事件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 3.84 亿元。而兴业银行2021年财报显示,其实现年度净利润826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212.png

兴业银行于7月1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图源其公告截图

“假设这笔账全部计为坏账,对该行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该人士表示。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亦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停工项目涉及不良贷款余额规模较小,“风险可控”成了多家银行公告中的关键词。

尽管风险可控,但置于业主停贷的背景下,个别违规放贷的银行仍难辞其咎。

“业主们在联合维权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项目前端、中端的问题,比如项目手续不齐全,特别是预售资金并未被用于本项目建设,直至竣工和顺利交付,而是被挪用到其他项目,甚至被开发商抽走做买地、多元化转型。”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

预售监管资金,是房管部门为了防止期房烂尾,从而对开发商预售所得款项进行约束,开发商可根据工程进度支取。在“强制停贷”一事中,预售监管资金去到了何处是业主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等到去年10月份,我们才知道我们楼盘还有1.996亿监管资金被冻结了。”郭生说。“为什么会被冻结,原因是什么?”业主们十分关注,由此有了报道开篇之初的那一幕。

此前,预售资金监管态势有一定放宽。北方某省会城市住建局人士告诉记者,自今年2月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以来,当地政府对预售资金监管有一定调整,在合理范围内适度放松。国内某百强房企副总裁于亦表示,春节后,预售资金监管态势已有一定程度放松。

那么,在“保交楼”的背景下,预售资金监管力度是否会得到加强?目前,已有城市发布新政。

记者获悉,7月14日晚间,西安发布《关于印发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问题工作措施的通知》,商品房预售资金(包括定金、首付款、购房贷款及其他形式的全部房款)应全部直接存入专用监管账户进行监管,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取或另设账户收存购房人的购房款。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404.png

西安发布的通知。图源“西安住建”官方微信公众号

深圳龙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的《龙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监管的指导意见》亦提出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对项目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情况全面核查,排查项目风险隐患,对于预售资金监管要严格按比例留存, 确保房地产项目建设竣工交付。”该通知称。

是进或退?律师提醒有风险

《强制停贷告知书》发出至今,已过数天,郭生等业主还未接到来自开发商的回应。“一直都没有跟我们业主好好对个话。”对此,郭生颇为无奈。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607.jpg

新力城建设现状。受访者供图

一名不便具名的律师表示,业主们的停贷声明并不能终止与银行的借贷法律关系,只是一个“单方面的表示”。若购房者不履行缴纳按揭贷款的义务,则可能面临违约、失信的风险。前述银行人士亦表示,若因停贷形成不良资产,银行有权利进行处置或者拍卖。“这样损失的还是业主。”

郭生清楚停贷背后潜在的风险。“既然做了这个选择,我们就会承担。”郭生说。如今,距离每月20号还款日还剩下不到5天,郭生坦言自己“很忐忑”。“忐忑肯定有,我不是机器人。但我需要面对这个事情。”

前述银行人士建议,目前来看,业主、项目开发商、主管部门多方协调解决是更为理想的处理方式。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表示,购房者可以开发商迟延交付房屋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解除《商品房预售合同》等协议。如果购房者认为楼盘前景尚可,且项目建设完成度较高,可以将推动项目复工作为第一目标,多方协商进行重组,或尝试推动新开发商接盘等。此外,还可以向住建部门投诉,也可以前往公安部门报案。

业主、开发商各让一步亦可选择。一名购买了广东东部某县城期房的人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此前因开发商征信问题,该人士购买的楼盘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尽快收房,业主们与开发商选择各退一步。“我们业主把原本按揭的部分通过分期免息的方式还给开发商,开发商作为诚意,免业主交房第一年物业管理费。”

7月14日晚间,银保监会针对停贷事件作出回应。银保监会表示,最近关注到个别房企楼盘出现延期交付情况,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保交楼”,对此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保监会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