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之年,一位东北姑娘为了追寻教育梦想来到深圳,开启了她的理想教育办学之路。
从事教育行业30余年,扎根深圳教育20余载,从2005年到2019年,14年创办了三所行知系列学校,率先将行知教育思想引入深圳基础教育,结合深圳教育的实践,在教育理念、路径、课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她就是满小螺,是行知小学、行知实验小学、行知学校的创办人,她也是深圳市“十佳校长”、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督学、深圳市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更是行知路上的追梦人,理想教育的赶路人,她将“诗与远方”结合起来,以陶行知先生为精神灯塔,创造出了一个个“真善美爱乐群”的儿童世界。
2005年,行知小学(原民治二小)在深圳这片土地静悄悄诞生了。面对喧嚣浮躁、层出不穷的教育热点,满小螺不赶潮流,不媚世风,以追求教育本真为初心开始了大胆变革。就任校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按国家规定时间上课”。由于很重的教学任务和作业负担,不少学校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的小学生甚至6点就得起床。“睡眠应该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小学教育不应该操之过急。”满小螺改变了原有的课表,学生一律不得早到,按国家规定时间上课。
办学后的第二项改革措施就是减负增效,和当下“双减”政策不谋而合。早在2005年,行知小学就已经有了“无作业日”,每周留出一天时间,学生自主设计想做的作业,学生可以用感受生活代替做作业。“作业不是唯一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喜欢上学,全面发展,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满小螺就“减少学生作业时间,增加课堂效率”开展了一系列减负增效活动。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行知小学创新开展了“1+1综合素养课程”体系,即一门国家课程加一门校本课程,形成语文+阅读与演讲、数学+理财、英语+英语剧场、音乐基础+校园舞、体育基础+毽球、美术基础+版画等多门学校课程,并将校本课程植入国家课程,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爱好和理想,受益终身。
满小螺认为,行知培养的学生并不局限于眼前,而是先扎根打实基础,小学把“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健全人格”培养成习惯,中学之后后劲足,靠基本的习惯可以影响深远。“许多初中、高中喜欢接收行知的学生,因为行知的孩子爱学习,后劲足。行知小学的成绩也一直处在全区前列,证明这种快乐式的教育是可行的。”满小螺说道。
2015年,满小螺接到教育局通知再兼任一所学校校长,就是后来的行知实验小学。“行知实验小学是对行知小学的一种复制,但又有新的内涵。”行知实验小学在发展中,除了保持行知特色“无作业日”“行知教育理念”“行知1+1课程”等,也结合实践和自己的特色开展特色教育。行知实验小学有特色的昆虫馆、阅读课,有依河开展的实践活动和探索研究,有特色突出的创新发展科创教育......“行知实验小学更多的是对行知小学的一种精神和理念的传承,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满小螺说道。
2019年,龙华区为落实解决周边社区学位紧,上学难等问题批准建设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也就是如今的行知学校。行知系列是龙华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教育联盟之一,是一项改变龙华区教育南强北弱的重大举措,对推动龙华区教育均衡发展,打造高品质学校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行知学校,满墙的画作,角落的绿植、临时修建的跑道......一切都是那么相得益彰,满小螺坚信“破庙里也可以办出好教育”,所以即使目前借址办学,学校的一草一木皆充满着行知特色。“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几个大字醒目地镌刻在门口的大理石上,时刻提醒着行知老师和学生,要用心培养和成长为大格局、目光长远、素质全面的“完整的人”。
那么,行知学校应该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呢?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之前的小学办学经验有所不同。满小螺首先在想怎样在九年一贯制上下功夫。“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会偏向于把教育资源向初中集中,但是在我看来,应该做好小学和初中的延伸,真正让培养目标贯穿九年,达到整体的效果。”满小螺思考后说。
行知学校在原来的“1+1综合素养课程”模式上继续探索,升级为“小先生1+1综合素养课程”。把孩子主体作用,孩子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发挥出来,在学校里发挥主人翁精神。“把希望孩子们在20年之后依然能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终身成长,快乐发展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的好习惯。”这也是满小螺的教育心愿。
艺术教育也是满小螺极力推行的教育主张。但行知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是成人化、精英化、专业化、功利化的艺术教育,而是学生化、生活化、常态化的大艺术教育。学校发展校本艺术教育和艺术节系列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开辟艺术长廊,专门展示个人或集体的美术作品,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安排为每个班配备流动书车,把大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资料呈现给孩子们,让整个学校成为一座永不关门的图书馆......满小螺的目标是让艺术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爱好。
如今,行知小学、行知实验小学、行知学校,以及行知中学集合的行知系列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行知教育集群。行知教育已扎根深圳教育这片沃土,茁壮生长,成为深圳本土教育品牌。
在满小螺看来,上课不是从上课铃后开始的,而是从走进校门就开始了,所以在行知系列学校,处处体现着“理想教育”的影子。
在行知系列学校里,校长爱老师,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生活;在行知,老师慈和、智慧、优雅;在行知,学生阳光、自信、有后劲;在行知,一景一物都会说话,一草一木,一房一舍都有美的追求;在行知,学生自创了十几套校园舞,千人共舞的壮观令人惊叹;在行知,学生创作的版画被海外艺术馆争相收藏......
在行知的校园里,“儿童”的需求永远摆在第一位:
让整个三年级学生从二楼搬到一楼,只为了一个股骨头坏死的学生;
校长、老师办公室随便进,因为老师希望孩子们畅所欲言,不惧权威;
体育馆、图书室从来不上锁,充分满足对学生的信任;
率先开展家长陪读制度,只为了家长更方便照顾少数自闭症、多动症儿童;
为一年级学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只为传承其小小梦想......
这一切,都跟满小螺的教育理想息息相关。
从某种层面上,满小螺最大化的建造了一个尊重童真、尊重儿童的“巴学园”,最大化的实现尊重儿童的理想。她从哲学的高度办学,提出“公平教育每日三问”“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办学理念系统,构建了“行知1+1综合素养课程体系”,成为中国极简主义课程观立论者和实践者。不轻易迎合教育“时尚”,走出了一条公立学校全员、常态、轻负、系统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路径。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著名名言,满小螺用半辈子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6年行知教育的传承和创造,让深圳行知教育集群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新形象和典范学校。即将到退休年龄的满小螺表示,“即将退出教育教学岗位,其实内心更多的是一种沉静,因为我实现过我的理想,为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一些美好,做了一个校长应该做的事,就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