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金龙鱼、海天酱油、海欣食品、洽洽瓜子等一批食品企业宣布涨价。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这一涨价潮尚未触及销售终端。消费者需要提前囤货吗?有业内专家表示,出厂价上调辐射到终端一般需要3-6个月,而涨价能否传导至消费者餐桌,还要取决于终端需求情况。
食品行业迎涨价潮?

数据来自各家公司公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宣布涨价的食品上市公司共有6家,涨幅3%-18%不等。包括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休闲零食巨头恰恰食品、速冻食品龙头海欣食品等。巨头的涨价是否会带动全行业的涨价潮?不同企业态度不一。
酱油龙头中炬高新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暂时没有涨价计划。”
“调味品区域龙头”江西悦美滋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得益于当地政府的补贴政策,尽管生产成本有所上涨,但目前来看仍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公司仅对产品价格进行了微调,基本没有涨价。”未来是否会大规模上调产品价格?他表示:“如果成本继续上涨,则存在一定的调价可能性,不过也要看终端的接受能力。”
“油茅”金龙鱼也表示:将来会平衡消费者的接受度与公司的成本、利润及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健的处理调价问题。据了解,金龙鱼在10月中旬已对2款产品进行了提价。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对于头部企业而言,适当的涨价可以对冲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提振未来经营业绩,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缺少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涨价也是举步维艰。
东莞一家中小调味品企业(陶味园)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海天宣布涨价之后,我们将产品出厂价格提高了10%。这是无奈之举,毕竟近段时间包材、能源、人力、运输等成本均在上涨。”他对涨价效果的预期并不乐观,他担心:“有可能降低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行业出现提价趋势时,有能力暂缓提价或者不提价的公司,可以趁机挤压竞品,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出厂价上涨,终端零售价情况如何?“超市的相关产品目前还没涨价,未来不好说。”永旺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暂未收到调味品方面的调价通知,上述企业的产品还是执行原来的价格。
记者在天猫平台上选择了7款食品,通过比价网站历史数据查询发现,10月5日-11月5日,仅有2款产品出现价格波动,具体为:厨邦酱油410ml特级生抽价格在8.2元-9.5元之间浮动,安井火锅丸子240g售价由17.82元上涨至19.8元。
恒顺香醋、海天酱油、海欣鱼丸、李锦记蚝油与洽洽瓜子,近一个月价格稳定。其中恒顺香醋B香型500ml,7.5元/瓶;海天酱油味极鲜特级生抽380ml,9.9元/瓶;李锦记味蚝鲜蚝油680g,7.9元/瓶;海欣灌汤福州鱼丸包心组合,19.9元/包;洽洽五香葵花籽308g,10.9元/包。
需要提前储备以应对“涨价潮”吗?快消品行业分析师窦晓强表示,调味品库存消化慢,出厂价上调辐射到终端一般需要历经3-6个月。并且,调味品的产能和库存远大于预期消费量,终端提价幅度不会很大,“消费者没有提前囤货的必要,理性消费即可。”
多家食品上市公司前三季业绩不理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 9月我国 CPI同比增长 0.7%,PPI 同比增长 10.7%,PPI/CPI已经出现较大的剪刀差,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大幅上涨推动产品生产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扬。在成本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食品行业整体毛利率呈下滑趋势。

数据来自各家公司财报
记者梳理2018年以来,上述6家提价企业的毛利率变化情况发现,只有加加食品与洽洽食品两家企业毛利率整体维持平稳,但加加食品尚未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数据。另外四家业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酱油巨头海天味业毛利率下滑近8%;主营速冻食品的海欣食品毛利率从2018年的33.28%降至当前的18.03%,降幅达到45.82%。

数据来自各家公司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家企业宣布调价的理由都非常相似,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人力成本及运输成本增长,对盈利能力造成影响。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有三家提价企业业绩出现亏损,其中海欣食品“增收不增利”,净利润下降146.47%,亏损3066万元。
涨价真能提升四季度业绩吗?
“涨价是把双刃剑。”快消品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提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提升企业业绩,但若调整幅度过大,可能反而使得企业丢失市场份额,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以恒顺醋业为例,其公告显示,公司对产品提价系“鉴于原辅材料、运输等成本大幅上涨。”而从公司2021年三季报来看,截至2021年9月末,其营业成本为8.26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8.512亿元略有下降,对利润影响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三季报中,恒顺醋业对营收下滑给出的理由为“市场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所致”;对净利润大幅下滑,给出的理由为“销售下降及市场费用增加所致。”由此可判断,恒顺醋业业绩不利或许更多是市场及销售方面的原因。那么,在销售情况欠佳的情况下上调产品出厂价,反而可能对其市场份额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恒顺醋业亦在提价公告中表示,“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公司利润实现增长。”
快消品行业分析师窦晓强认为,对于调味品等行业而言,涨价将加速行业洗牌,促进产业升级。企业上涨出厂价,加上国家对酿造标准的监管,可以推动调味品行业逐步实现大洗牌,“一些低端产能企业或将退出市场。”
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张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