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

公益

以智能化为抓手,伊利引领中国奶业转型升级

2021-07-19

7月18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奶业大会在合肥隆重开幕。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我们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聚集全产业链合作伙伴之力,提升中国奶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

60f4d47e5b567.jpg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大会上致辞

随着中国智能化建设按下“加速键”,乳业也在加快智能规划和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步伐。作为奶业龙头企业,伊利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坚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为中国奶业赋能,引领奶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让世界共享健康,共享美好生活。

打造智能牧场,提升奶源品质

一出生就戴上“智能手环”,成长中的所有关键数据都被如实记录,包括身体指标、情绪状况、生理指标、进食量、工作情况……享受这一“特别”待遇的,是伊利合作牧场的奶牛。“我接生的小牛犊,会严格按照伊利的SOP流程进行处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耳朵上带上铭牌,类似于人的身份证。”在金宇浩源牧场从事繁育工作的刘武强说,“现在,所有的数据,在手机App上一目了然。大数据为我们牧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运用智能技术打造智能牧场,为奶源品质保驾护航,这是伊利一直在做的事。伊利深知奶源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优质、安全的奶源是良好品质的基础。在智能牧场里,智能系统会对每一头奶牛的健康、运动、膳食、产奶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地提供精准饲喂配方,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均衡。同时,牧场还引入了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采用图像识别、关节识别、结果数据可视化的成套方案,通过AI算法,对牧场各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地监控和分析,确保每一个环节合规合度,生产出来的每一滴奶都是最优品质。

60f4d492bdab5.jpg奶牛一出生就会佩戴电子耳标

建设智能工厂,实现高效供给

“自从工厂应用了MES系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安全稳定生产水平。”伊利智能工厂的工作人员表示。MES系统是伊利智能工厂建设的核心系统之一,通过将所有生产设备连接到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准确的实时监控,实现安全稳定生产。在这里,绝大多数的操作,都由全自动的设备完成,中控室的员工动动手指,在电脑上操作,就能像变魔术一般,让牧场送来的生鲜乳,摇身一变,成为各种口感的牛奶。比如在坊间被称为“5G蓝胖子”的安慕希高端凝酪勺吃酸奶,集成了很多创新,其生产设备也是量身定做的,堪称全球唯一。

如今,伊利在全国的所有工厂均实现了智能化布局。从生产线到抽样检查再到装箱,所有环节均实行密封无菌自动化智能生产。在配套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缠绕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的辅助下,一座智能工厂每天能生产出1200吨、600万包产品,满足400万人的日饮奶需求。同时,通过从研发、成本管控、品质保障到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系统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生产制造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使食品安全链条变得可视化、可数据化,更高效地为消费者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60f4d4a36ebae.jpg伊利智能工厂的智能机器正在进行产品码垛

应用数据雷达,推动创新研发

“给大家‘安利’一下伊利胡萝卜口味的冰淇淋,好好吃!”“这个胡萝卜口味的冰淇淋真是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太好吃了吧!”这是伊利在大数据雷达系统上,得到的消费者对伊利网红冰淇淋须尽欢做出的评价。基于此,伊利立即优化了胡萝卜口味的生产和铺货,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大幅地提升了产品销量。

随着消费持续升级,消费者需求也愈发个性与多元,为了更好地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伊利研发了大数据雷达平台,该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捕获消费者的新需求、新趋势,通过算法预测未来可能流行的产品口味、营养功能,同时实时关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产品的反馈评价,以此来优化产品和服务品质。目前,伊利大数据雷达平台覆盖420多个数据源,不断积累的销售数据超过了8.4亿条,并实现实时更新。通过这些数据,伊利可以得到精准的用户需求画像,制定配套的产品策略,创造更多符合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从线上信息数据平台到牧场、工厂,再到终端,伊利用全产业链智能化生态系统,为奶业振兴再添新动力。未来,伊利将继续拥抱新技术,引领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从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迈进。

版权声明:本文系奥一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