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啦!龙华区的这些“新”校,你pick哪所?

2021-05-28 09:43作者:刘倩 陈熊海来源:南方网编辑:黄晓航
进来看看吧

当当当!又到了小学初中的招生季。5月27日是深圳各区统一的小一初一报名时间。作为“深圳中轴核心”的龙华区,近年来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以每年7-10所的速度新建学校。未来5年,龙华区将投入超177亿元用于建设57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75所幼儿园。到2025年,龙华区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9.7万,幼儿园学位2.454万,打造深圳新中心基础教育高地和大湾区基础教育高地。

今年,龙华区又有一大波学校上“新”,快看看你到底pick哪所吧。

龙飞小学

8

横跨整个校园的空中跑道,下沉式的前沿空间立体结构,让整个校园充满活力与灵动。整个校园花团环绕,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灵动活力,美好未来触手可及。

龙华区龙飞小学是2021年龙华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所高标准公立学校,今年9月第一届新生入学,目前借址行知实验小学办学。

学校坐落于龙华区梅林关附近核心地段,紧邻梅观高速路,10分钟可到深圳北站。学校占地面积为904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3809.03平方米,办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

龙飞小学坚持资深名师与名校才子强强联手,打造雄厚师资力量,尽享优质均衡教育。来自全国顶尖六大部属院校的高材生与经验老道的教育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梯度式、多维度的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幼-小-初衔接式阶段教学,探索推进学科贯通类全科课程,实行教师队伍的学科整体融合、贯通使用,构建“互联式、互通式、互助式”智联成长空间。

华育小学

8

华育小学将实施全课程育人润泽生命,培育核心素养启迪智慧。课程的建构坚持“文化与课程同行,课程与文化同在”的宗旨,将学校楼层场馆文化建设与课程开发融会贯通,建成后将实现校园空间文化与校本课程同构同生。学校坚持创建文化“浸润”、课程“丰润”的六大以“润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场馆和四大书院,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华育小学也是2021年新开办的一所学校,将于2021年9月借址深圳市艺术高中招生办学,旨在创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的实验型公办学校。

学校地处龙华工业路北侧,位于下油松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200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同时拥有30多间功能教室,可提供1620个优质小学学位,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民新学校

8

在深圳龙华,有这么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高起点、创新型、人文性、科技范、信息化、艺术味,这就是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民新学校。

2.6个亿的政府投资已经到位,21166平米的地块已经选好,48个班的目标规模已经确定。民新学校已于2020年9月正式开办,已经招收了一年级8个班共377名学生,目前借址民顺小学办学,预计2021年8月新校建成交付,届时将在民新学校全新的楼宇中开启新的旅程。

民新学校的建设理念为多元教学,垂直校园,社区共享,打造面向未来、灵活多变的多元学习空间和全生态智慧校园,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糅合滨海建筑文化元素,赋予建筑简单、明快的特性,营造恢弘、大气、时尚、精简的气质。

民新学校在被称为“宇宙中心”的深圳北站片区和红山片区,位于深圳中轴核心片区,在民安路与民祥路交汇处,毗邻深圳市美术馆、深圳市图书馆、开心麻花剧场,紧邻深圳北站,交通便利,独具现代都市文艺气质。

龙腾学校

8

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拓展面向未来的科学精神、构建智慧、集成、动态的新学习场景、打造多元化、生长性的无边界大学习,成就教育“诗和远方”的高品质新校,龙华区龙腾学校是龙华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位于民治街道梅龙大道与民丰路交会处、白石龙地铁站旁,毗邻深圳北站。学校目前借址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学校办学,将于2021年9月迁至新校址开学。

学校教育教学坚持贯彻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实施六三学制、五四管理,实现课程贯通、课堂贯通、学科贯通、师资贯通、管理贯通。学校还联手腾讯等企业,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探究实验室,创设开放、探究、协作共享的学习场景,培植适宜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生态,办一所开放包容、智启未来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用地面积27967.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151.04平方米,预计开设小学部、中学部共计54个班。

龙腾学校校长曾见阳是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学员,深圳市十佳校长,龙华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学校高标准打造的教师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实力派骨干教师+高素质名校毕业生构成,其中有全省、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有市区教师基本功比赛第一名获得者。现有“区未来教育家”及“名师领雁工程”学员共7人,国家985、211工程及双一流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共计32人,约占全校教师70%。

行知中学

8

龙华区行知中学是一所2019年开办的新校,在结束为期一年半的借址办学后于2021年3月3日迁入新校址。

行知中学是龙华区教育局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的一所初级中学,位于观澜街道龙华大道与桂香路交会处东北侧,占地面积22300㎡,建筑面积58125㎡,办学规模为42个班,提供2100个学位。

学校于目前已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18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学校目前在岗教职工70人,主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过半。

学校实施“123”教学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生生互助与师生合作相结合的“互+合”课堂教学模式、国家课程与教师强项相结合的“国+强”课程设置模式,语文课英语课课前演讲、各科课堂小考、备课组长负责制的教学特色。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办学一年多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龙华区首批“馆校合作”美育研学实践基地学校,师生获得区级以上奖励100多人次。新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优越,将提供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场所。学校将积极践行责任教育,打造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一流学校。

未来小学(原上芬小学)

8

2021年3月3日,龙华区未来小学举行揭牌仪式,上芬小学正式告别旧称更名为未来小学。

更名后,未来小学作为龙华区第一所“中国教科院·龙华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基地校,将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连接国家、省、市、区多级专家智库和社会资源,建立“智库+”协同创新机制,赋能学校空间重建、课程重构、学习范式转型,形成虚实融合、校内外融通的大教育格局。

未来小学(原上芬小学) 创办于1976年,是深圳市龙华区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新校区位于简上路与腾龙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4612.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519.76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1人,教学班50个,学生2507人。

在学校理念文化指导下,未来小学以国家课程、“未来+”课程和领导力课程等为载体,构建“@未来小公民”三级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进行深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建构“主体课堂”,以“自主预学+合作探学+拓展研学”的全员参与的课堂为学习形态,其次设计不断探索的学习方式,“PBL项目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STEM”以学科整合的方式探究世界等,让学生在思考、沟通、实践中展开学习,打造多形态、高标准的办学特色。

观澜中学

8

观澜中学是深圳三所百年老校之一,前身为“振能学校”,创办于1914年,至今已107年。

2020年,观澜中学进行校舍改扩建项目,改扩建后的新校区将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将是原校区的近7倍。新建5栋时尚现代的教学楼,不同类型选修课教室30余间,新建20余层的学生宿舍2栋,图书馆1栋,教师公寓1栋,新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小剧场、2964平方米的游泳馆、3000平方米的STEAM中心等。

改扩建后的观澜中学,将拥有96个教学班的庞大规模,其中高中60班,初中36班,师生5000余人。在保留现有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基础上,新增面积111825平方米,总用地面积达到738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825平方米。

学校践行“振能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特色。学子陈道麒、吴进旺先后考入清华大学,许可怡考入北京大学,创造了龙华区教育教学新历史。

观澜中学师资雄厚,形成梯队化配置。现有教职员工226人,正高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94人,省市名教师工作室5间,区、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近20位。近三年,学校新入职教师三十多人,均毕业于名牌大学。学校新高一设20个班级,达到千人规模,内设2个卓越班冲击名牌大学,2个重点班冲击双一流大学。学校先后六年,获得深圳市高考工作超越奖。

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

8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深港教育直接融合的示范性学校,香港传统爱国名校培侨书院与港资企业信义集团联合开办的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下称“培侨信义学校”)已于5月25日封顶,预计2021年9月1日建成开学。

培侨信义学校位于深圳北站片区,到香港西九龙乘坐高铁仅18分钟左右,是一所招收内地学生及香港学生为主,实施内地课程与香港课程双轨教学,提供多元化升学路径的K12小班化、寄宿制学校,提供约2000个学位。

学校与香港培侨本部保持统一的教学模式,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及教育质量评控体系,为内地第一所真正由港方教育机构在深圳直接实施教学管理的融合型学校。学校将充分调动深港两地的资源,发挥双方优势,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基础上,对接香港课程,兼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及国际公开考试,实现内地课程与香港课程的深度结合。

师资方面,学校教师将由三部分组成:香港教师、内地教师、外籍教师。其中,50%以上人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0%左右的教师具有留学、香港教学或海外任教的经历。香港培侨书院将从本校选派或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培侨信义学校任教。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