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裤脚挽上来,裤脚变成口袋,接下来我们按照口袋的高度,把裤腿放到口袋里去……”5月17日下午,在深圳高级中学南校区的(下称“深高级”)礼堂内,一场精彩又生动的叠衣服“大战”正准备上演。
舞台上,几名同学在观看完现场教学视频后,需 “现学现卖”,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校服,折叠成“豆腐块”形状,并且在保证不散落出来的情况下,竖立着放进收纳盒。
眼前的这一幕正是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在“五月劳动月”中,为提升学生劳动技能而特别设置的课程。该门课程聘请校外收纳师面对面讲解实操,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整理收纳能力以及前者延伸出来的时间管理能力。
整理收纳看似简单,却是一门大智慧。首先需要对杂乱的物品进行识别、精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类、贴标签,最后才可进入收纳环节。“收纳过程中,轻的放上面,重的放下面,常用的放在容易看得见的地方,不常用的收藏起来......”在收纳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游戏互动中,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氛围更是轻松活泼。
谈及为何将整理收纳课带进校园,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学生处主任李齐玲介绍说,平时他们就发现了有些初一孩子书桌凌乱的现象。学校在与家长商量后,便想到将收纳整理课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一部分引入校园,除了丰富学生在校体验外,也希望借此提升他们的日常整理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并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现场,每位同学都从家里带来了一套校服,在听完“理论”讲解后,人人均可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然而,关于收纳整理的学习并不止步于此。据了解,该年级学生将把自己所学付诸到“项目”比赛中。“我们在这个月月底,将有一场行李箱整理大赛,模拟去北京出差的情景,让每个同学根据这个情景从家里准备一个行李箱带至学校,再现场打乱箱内物品,让孩子们互相交换,在规定时间内对物品重新进行收纳整理。”该校地理课兼实践课老师王晓斌介绍道。
除了比赛外,学生在收纳课后还将得到一份“小组作业”:在老师布置的20多个关于“整理”“收纳”“设计”的课题中选取其中一个,与自己的小伙伴共同开动脑筋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一份方案,在学校分发的“学生实践手册”以及班会课上进行展示。
对于这类生活技能课学生体验如何?深高级初一学生兰宁远用“很有趣”来形容,他表示自己原先在家里基本不收拾,而该次课堂让他不仅学会了“收拾”,更因“好玩”而享受“收拾”;郭芯依同学则表示,从该门课上学到的知识十分实用,平时自己回到家中,面对很多物品通常无从下手,而这节课则为自己在家收纳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
“我们希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小游戏互动的方式,以及亲身实践,让学生了解整理的意义,学会一些整理的技巧,强化自我有序管理的意识。从整理收纳物品到自我时间的管理,再到校园管理和初步参与社会管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李齐玲表示。
据了解,深高级在劳动教育方面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入手,回应国家政策关于劳动教育的倡导。其中,叠衣服、收纳整理大赛便是“日常生活劳动”的体现,而关于“服务性劳动”,每个班级均有“值日周”。轮值班级的同学将穿上马甲,为学校提供如志愿者般的服务,让他们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提升动手技能,更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增强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