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对洋葱表皮进行解剖、染色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室内数个老师前后观摩,并现场计分、计时。
这不是在一堂实验课上,也不是在一场比赛上,而是该校小学三到六年级一场再普通不过的科学课期中考试。
该场考试与以往小学科学课的“执笔”考试不同,并非考察学生的“答题”能力和对知识点背诵的熟悉程度,而是考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熟悉度。
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同学人手一套实验器材,其中包括显微镜、洋葱肉、染色剂、镊子和吸纸等,并配有一张与实验操作紧密相关的答卷。参考学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卷面上的简单作答,其余便主要是对于实验的操作。
“我们这次的实验是‘制作洋葱玻片标本’,总共的实验操作时间是10分钟,但是如果你想拿满分,就要在5分钟之内完成。当然,我们的实验评估还有许多评分标准,专门聘请了多名外校的科学老师,来对考试现场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打分。”天健小学课程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伟欣老师介绍道,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完成期中考试,而不是像语数英一样的“执笔”考试,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象”思考能力,而非“抽象”思考能力。
“其实小学科学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系统严谨的思维过程。通过实验操作,他们会对自我认知会更加清晰,并且了解到科学的学习不单是背诵科学知识,更是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如果使用执笔测试就会让大家陷入误区,以为科学学习是一种知识的记忆,便与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相违背。”天健小学校长胡爱民表示,由于学校很早认识到这一点,该校科学课的期中考试从2017年正式开始探索改革。经过摸索后,于2018年开始铺开,施行至今。
因此,在科学课的期中考上,除了三到六年级的孩子会进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外,一到二年级的孩子同样有“特别安排”,他们会在老师带领下,通过科学游园活动,参与到科学游戏的闯关中,在玩乐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很多从天健小学毕业的孩子回校后均跟我感叹,在小学阶段掌握的实验操作太有用了。进入初中,但凡有实验操作,他们均毫无压力,直接与一般的同学拉开差距。”天健小学科学信息组组长苏秀芳骄傲地说,在平时的授课中,他们就将每节课放到实验室上,四个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并人手一张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观察独立完成数据填写。
“当你自己体验过的,才是你的结论,经历不一样,理解就不一样。”而正是对求真务实精神的强调,他们更容易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创新思维。如果检测出创新能力强的孩子就会加以重点关注,推荐参加制作能力比赛或者科创社团比赛。
六年级郑恺琳同学便是该校科学培养的受益者。其妈妈表示,女儿原先动手能力比较差、性格较为内向,在通过创新学习后,她对科学的兴趣大增,并从二年级开始年年捧回荣誉,目前已拿到四个发明专利。而据统计,该小学在科学方面,学生已累计获得27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