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界碑凭什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11-04 17:13 作者:崔璨 杨爱诗 来源:南方网 编辑:张毓琪
深港沙头角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沙头角中英街,深圳市唯一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知名街区,也是人们口中曾经的“购物天堂”。

这条长约250米,宽约四至七米的知名小街两侧分布着200多家店铺,每年有二三百万游客来访。矗立在关口内的一块大理石石碑——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格外引人瞩目。

这块石碑因为体型较大,位置又显眼,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其实,石碑旁边用圆形砌石保护起来的中英街第七号界碑,才是中英街最具人气的景点。界碑相对的两面分别以中英文字镌刻,内容是“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7号”。

今年10月份,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中英街界碑再次升级,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目前中英街上共有编号1—7号七块界碑,1号界碑到7号界碑的距离约430米。另有8号界碑在关口桥下。1号界碑埋设在中英街环城路西南端的街心,也就是现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警世钟旁,是当年勘界的起点。2至6号界碑沿中英街中线,即街心位置布置,各碑之间间隔30米至101米不等。7号界碑则在中英街关口内的大理石石碑旁。

中英街界碑到底是怎么来的?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它见证了中英街发展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的它又有哪些特殊的魅力从而升级成为“国保”呢?

英国殖民主义瓜分和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借助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香港岛、九龙,租借新界,进而占领了整个香港地区。

1899年3月11日,中英双方进行陆地划界谈判。中英两国勘界代表于1899年3月16日来到沙头角勘界,18日勘界结束,19日在香港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这次勘界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写有“大清国新安县界”。勘界后,界桩从一条干涸的河床上经过,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形成了“华界沙头角”和“新界沙头角”。在沙头角陆地边境上,逐渐形成了一条由中英两国分治长达百年之久的“中英街”。

中方勘界代表王存善(左前一低头站立者)和英方勘界代表骆克(左前二手扶界桩者)在沙头角海岸边竖立界桩中方勘界代表王存善(左前一低头站立者)和英方勘界代表骆克(左前二手扶界桩者)在沙头角海岸边竖立界桩

中英勘界人员沿着梧桐山勘界中英勘界人员沿着梧桐山勘界

1905年,港英政府工务局将分布在边境沿线的地界木桩改为石质界碑。界碑相对的两面分别以中英文字镌刻,内容是“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X号”。1927年,港英政府对港深边境进行了勘测,确定在新界东北部陆界共竖立20块界碑。其中第1和第2号界碑位于沙头角镇内的环城路上,第3到第8号界碑位于沙头角镇内的中英街上。

自1952年开始,中英街两边由港英政府边防警察和广东省边防部队分别管理,形成了中英街“一街分治”的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0世纪60年代,港英政府边防警察在中英街巡逻20世纪60年代,港英政府边防警察在中英街巡逻

中英街商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历史见证

20世纪初,随着河道的填塞和界桩的竖立,中英街界桩两侧的居民来往逐渐频繁。

20世纪30年代,中英街的商业开始萌芽。在中英街4号界碑旁的榕树头西侧,有人在填塞的河道上盖房屋做生意。在6号界碑附近已经开始有人陆续造房开铺。

1920年,在5号界碑附近有“栋源泰”杂货、“东和隆”米铺和一间药店同时开张营业。在7号界碑东侧,有人开设了“茂生堂”药店。新界禾坑村人李新昶从4号界碑的榕树开始至5号界碑处,建筑了一排两层高的岭南骑楼,并将骑楼临街一段起名叫“猷昶街”,这段街并不长,主要经营杂货、药材等。接着,沿着3号界碑走向,有人陆续在华界一侧建起了八间砖瓦房。这样沿着7号界碑至3号界碑两侧基本都有了建筑物。这些门户相对的店铺,门前的地面都修整得很平整,为追求美观,也有人铺上一层灰沙或“红毛泥”。

沙头角关厂旧址沙头角关厂旧址

解放初,中英街3号界碑附近有了新的发展,猷昶街的两层岭南骑楼和4号界碑以西的一排骑楼连接起来形成了18家店铺,成为沙头角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解放初的中英街仍是“晴天满是尘,雨天满是泥”,极大地影响了商贸业的发展。

1956年,华界商人集资在华界修建了一座岭南骑楼建筑,用作沙头角日用百货商店的店址。

1959年,该店收为国有并扩大规模,改名为沙头角综合商店,这是深圳第一家外贸商店。

中英街商店内景中英街商店内景

装扮一新的沙头角综合商店橱窗装扮一新的沙头角综合商店橱窗

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

1978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宝安县县委书记方苞等人陪同下来到沙头角,当他在中英街看到几块石头把一条窄窄的街道一分为二,粤港两边贫富悬殊的景象时,对方苞说:“沙头角怎么搞上去,你们要优先考虑。一条街两个世界,他们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当然,全县其它地方也要加快发展,促进平衡,但是要优先考虑沙头角。”

改革开放如春风吹到沙头角,沙头角人闻风而动,积极发展小额贸易,吸引港资办企业,推动当地经济快速起步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英街用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时间小街店铺林立、游客摩肩接踵,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由于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中英街在“一国两制”构架下形成了“一街两制”新格局。

从1905走来,穿越百年风雨,中英街界碑承载了无比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好中英街界碑,1984年9月,深圳市政府将沙头角“中英街界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政府将“中英街界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盐田区政府建设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2012年,“中英街”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中英街界碑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位于沙头角镇内的东和小学(现盐田区外国语小语东和分校),每年都会开展“探界碑”活动。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参观学习,了解界碑存在的历史原因;运用数学学科知识实地测量界碑,计算界碑的占地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这体现了中英街上的国门风与教育情。

从改革开放走来,中英街也在不断丰富未来发展的蓝图,这里有“一街两制”的政治结构与人文历史景观,这里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题,这里让边贸经济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历史景观与免税商品相互交映,让深港两地居民和游客分享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2019年9月30日中英街诚信快捷服务平台启动仪式2019年9月30日中英街诚信快捷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出沙头、月悬海角。

今天的中英街,正站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高度,全力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核心区域,免税购物国际街区和深港深度融合典范街区。

今天的深港沙头角,两地货物可自由流通,居民可自由往来,社会文化共融,游客体验更佳,两地跨境旅游与消费合作得到全面有序推进,深港沙头角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