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如今,随着电子产品
在未成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
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手机的校园管理
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其实纵观世界各国
很多国家已经
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了。
•英国明确表示,除紧急情况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
•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反观我们国内
▼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要求。
随后,山东、鞍山等省市也先后出台规定,严禁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深圳目前对
严禁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
还未出台相关的规定
就在本次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
市政协委员聂竹青就带来了这样一份提案,
他建议深圳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我知道这是一条很有争议的提案,但是我看着现在学生的拿到手机就爱不释手,视力却越来越差,我认为这不妨碍立法实施来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深圳市政协委员聂竹青。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霍健斌 摄
不能让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小学生
手持“利刃”
聂竹青认为
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危害颇多
聂竹青:现在的手机可以看视频、打游戏,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对他们的视力影响也非常大。
图片来自网络
聂竹青认为既然手机是一把双刃剑,让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小学生手持“利刃”,无疑是危险而且不理智的。
手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玩手机占用学习时间,甚至上课时间也有学生偷偷玩手机,导致学习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质量不佳。
另一方面是玩手机分散学习精力,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精打采。
手机让中小学生习惯孤僻独处,自我封闭,甚至对社会交际产生抗拒心理,将来对社会的融入程度令人堪忧。
一方面手机减少中小学生的运动时间,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会降低身体体质。
另一方面长时间低头凝视电子屏幕,对颈椎、眼睛视力都有较大影响。而且手机存在辐射,中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期,可能影响正常发育。
网络充斥大量黄色、暴力、赌博、迷信等不良信息。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缺乏辨别能力,好奇心较强,极易受到互联网有害信息的影响,甚至沉迷其中。
首先是助长学生的攀比心理,追求奢华,树立不正确价值观,增添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手机也为考试作弊提供方便。通过网络搜索、短信发送考试答案。对班风、校风、学风、考风都有不利影响。
聂竹青还指出,手机可让中小学生了解更多知识,但这种益处是可替代的,通过书本、报纸等方式同样可以做到。但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很难消除或者替代。
对此聂委员的建议是啥呢?
学校有权要求家长配合
并进行适当处分
对此,聂竹青在提案中建议政府部门、学习、家长和学生应多方配合,禁止手机进入校园:
❶ 深圳出台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法律法规
明确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属于违规行为;学校有权要求家长配合并进行适当处分,作为执行禁令的威慑。
❷ 学校把好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执行关
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学生不要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发现携带手机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视情况对携带者进行处分。
学校建立手机统一管理制度,学生上交的手机要登名造册,妥善保存。
❸ 家长严格制止孩子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对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家长应积极配合。
家长为中小学生的子女购买手机之前要慎重考虑,也不建议购买价格过高的手机。
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的观念,合理安排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
发现孩子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家长及时予以制止。
❹ 中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自觉不带手机进入校园
中小学生可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逐渐降低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❺ 整治手机游戏和打击网络不良信息
中小学生依赖手机,很大原因是沉迷游戏。游戏开发者应该启动严格的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并且有针对性的系统设置,禁止、或者严格限制未成年人参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