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超前谋划2条高速磁悬浮,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

2024-05-19 19:24来源:南方+编辑:周晓媛

5月17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中透露,广州正超前谋划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2条通道;结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白云国际机场T3高铁站,规划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和专用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将抓紧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研究东延城市轨道22号线。

此外,面对南沙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定位不匹配,以及受用地、环境和资金等紧约束,此次《规划》强调了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以及通过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

从《规划》整体来看——

《规划》提出到2035年,广州将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即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以及实现“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城市1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构建了以广州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十向四联一环两纵三横”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至2035年,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约2.0万公里,其中轨道约2300公里、道路约1.5万公里、航道约1500公里、油气管道约840公里,全市民用运输机场1个,主要港区7个,主要铁路枢纽21个,形成高效衔接的公路枢纽集群、多点支撑的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综合交通枢纽根据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交通资源,按照运输规模和枢纽功能,划分为面向国际、全国、区域和城市服务范围的四级分类,建设5个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17个全国型综合交通枢纽和一批区域型、城市型枢纽。

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的理念,将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融合发展。借助空铁联运发展契机,广州将推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及广州北站周边地区发展,有序推进空铁大道沿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北部增长极发展。强化南沙港区与临港工业园联动,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铁路站点及周边实现综合开发,科学推进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国际港、增城西等铁路枢纽站区及周边综合开发建设,撬动片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功能品质,推动以站带城、站城融合。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果】

1.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其中轨道1261公里[ 包括高铁181公里、普铁318公里、城际87公里、城市轨道(含APM线及有轨电车)675公里]。道路约1.4万公里,航道1481公里,建成了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6317万人次,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货邮吞吐量203万吨,排名全国第二位。

3.广州港目前基本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港区、新沙港区为重点,内港港区和内河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2023年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75亿吨、2541万标准箱,分别排名全球第五、第六。

4.铁路方面,广州市已建成京(武)广、贵广、南广、广深港、广汕等5条高速铁路以及京广、广深、广茂、广珠、广石铁路(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南沙港铁路等6条普速铁路。广州国际港(一期)、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工建设,公铁、海铁联运水平不断提升。

5.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北站、新塘站、庆盛站、增城站等8座铁路客运站开通运营,2023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31亿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0.9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等投入运营,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6.2023年核心区晚高峰干道车速22.8公里/小时,道路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7.截至2023年底,城市轨道(含APM线及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675公里[含地铁及APM线652.7公里,其中广州段619.4公里,佛山段33.3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客运量稳居全国第三。

8.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纯电动公交车1.4万辆,纯电动比例达98%。

9.截至2023年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797条,单向里程达1624公里。首批开放2条市内高快速测试道路,单向里程105公里,支撑广州创建国家级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