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机器人”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的高频词,并且还出现“跨界”现象:建筑、农业、教育、养老、生物医疗等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呼吁,要推进服务应用型机器人发展,使其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董事长许礼进:
加快恶劣环境工种的Robotics(机器人)替代
Robotics(机器人)是指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且能够辅助人类完成任务的场景化机器人,包括了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目前许多重复性劳动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实现。恶劣环境下替代人工的喷涂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只要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满足要求,建议出台制度推荐该工种用机器人替代。此外,建议加快推进机器人在不同场景的成果转化,实现机器人在更多生活服务场景下应用;推动专项课题研究,打造相关产业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
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应用
传统建筑业因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安全风险较高等特点对年轻人吸引力持续下降, “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建议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加大研发陪伴机器人应对老龄化
建议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的成果转化,以便在康复训练和安全监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陪伴机器人专项课题研究,尤其加快多模感知、主动对话、虚拟形象等关键技术与陪伴机器人产品研发。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支持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
建议将畜牧、食品加工、冷链运输等机器人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业基础再造和高质量发展专项。鼓励农业机器人设备使用、场景示范应用,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
推动机器人替代高强度体力搬运作业
加大对智能搬运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融资租赁创新模式以及社会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动智能搬运机器人能够通过便捷订购或租赁而投入使用。深入研究面向机器人行业的软件算法,加快推进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推动机器人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