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撒呢?”
“二细,辣子多些面多些。”
兰州人的清晨,大多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姜丹 摄
早晨七八点钟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城市的面馆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营业。就像那首《兰州 兰州》中唱的一样,一碗牛肉面,让夜晚醉酒的人,从清晨里出走。不论是即将远去他乡还是从异乡归来,人们心中最牵挂的不过一碗牛肉面。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高原是游牧与农耕交汇之地,厚重的黄土,养育着淳朴耿直的西北人。在兰州,流行着这样一个段子:
顾客:“老板,下个小碗二细,辣子多些肉多些,蒜苗子多些面大些。”
老板:“兄弟,你不会要个大碗吗?”
不过出门在外的兰州人,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兰州没有正宗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
姜丹 摄
兰州牛肉面素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点闻名全国。这其中的“一清”是指汤清,“二白”是指白萝卜,“三红”是说辣椒油,“四绿”则为香菜蒜苗,最后的“五黄”便是面黄。五要素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可谓是缺一不可。
肉食爱好者会加一份肉,价格最多也不过10元出头。姜丹 摄
山有五岳,泰山为最,牛肉面这五要素中要数汤底最重要。一碗好的汤底,决定了牛肉面的基调,同时也决定了一家店的客流量的受欢迎程度。
兰州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为了吃到一天中口感最好的那碗面,人们七八点就会来店里,就是为了喝到“头汤”。但是为了这碗“头汤”,店里的师傅们便要从深夜12点开始熬,一直到四点左右,汤底的制作才算完成。为了让汤底更鲜,还要选取优质的牛骨头和肥牛油,这样不仅可以让汤底更鲜,也没有牛肉的腥味,令人回味不穷。
姜丹 摄
如果说汤底是牛肉面的灵魂,那么面便是牛肉面的内核所在。兰州牛肉面的面条可以分为多种不同形状,拉面师会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制作。按面条形状分,从细到粗、从窄到宽分别为毛细、细、三细、二细、二柱子、荞麦棱、韭叶、薄宽、大宽。
拉面是个高难度的技术,兰州人通常选用加硼灰水的碱水面,碱水面微黄,柔韧劲道,而且消除了面食的酸味,更利于消化,
因此口感上更加蓬松筋道。拉面是一手绝活,在有经验的老厨师手中,不但拉面速度快,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
拉面是一门绝活。姜丹 摄
姜丹 摄
兰州牛肉面的特点在于锅要大,碗也要大,这样才够味,吃得尽兴、吃得凶猛、吃得痛快。舀一碗汤浇在面上出锅,再加一份肉和鸡蛋,就是人们所说的“肉蛋双飞”。再根据客人需求,将辣子、蒜苗、香菜安排到位,属于西北人的一天在这碗标配牛肉面中拉开序幕。
一碗“肉蛋双飞”牛肉面。姜丹 摄
无论你是为了聊解乡愁的归乡游子,还是初到兰州想要品尝牛肉面的游客,只需要选一个清晨起个大早,扎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大,所有的思绪都能被这一碗牛肉面“端平”。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图文:奥一新闻记者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