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来的是智能晾衣架,它主要有两种模式,在自动模式中,感受到雨水便会自动伸缩雨棚,在手动模式中,按下按钮即可收缩雨棚,这两种模式可以自主切换。涉及的模块有风力检测模块、雨水检测模块等。”
11月11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区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中小学创客节拉开帷幕,主舞台上的“小发明家”思路清晰地介绍自己的智能晾衣杆作品,舞台另一端“机器人运送宝物PK赛”的加油声此起彼伏。
今年,光明区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中小学创客由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承办,光明区实验学校和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协办。创客节由科技展评、科技展演、水火箭滞空赛、创意制作和机器人PK赛等部分组成,旨在展示光明区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秀成果。活动现场,光明区37所学校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不仅参加创意作品赛,也将自己日常的小发明带至现场,游刃有余向参观者介绍。
当日,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综合部主任王颖、中学教学研究部主任何剑波、教师发展研究部主任陈雨亭、信息与科创教学研究部副主任何斌和王西凯,南山区教科院科创负责人崔柏震,盐田区教科院科创负责人姚毅峰,前来光明区交流的广西田阳县教师代表等参与活动。
设计灵感源于生活
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展位,八年级的罗晨昕依此展示自己的作品,罗晨昕介绍,自己的一组作品严格来说算不上发明,更像是一个科学验证装置。
原来,他带来的作品名为“电磁阻力研究实验装置”,罗晨昕介绍,该装置灵感来源于物理课《电磁阻尼》,因为这个知识点有难度很抽象,于是通过让磁块分别在铝管、透明有机玻璃管、缠有五个线圈并线圈上接有灯泡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和有缝铝管中下落,并估出其下落的时间。这样大家就能在实验中感知电磁阻尼现象,理解电磁阻尼原理。
来自光明小学六年级的张瑜带来的则是Robot Max驾驶机器人,张瑜说道,现在越来越多全自动产品出现,无人驾驶现在也不是新鲜事,为了更好让无人驾驶车完成避障转弯,自己便通过编程设计完成这一动作。被问及平时如何学习这些内容,张瑜介绍,学校一周有两次课后延时服务的社团课,每两周也会有一次人工智能课,自己也会通过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信息与科创教学研究部副主任何斌介绍说,自9月15日光明区创客节筹备会以来,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已经结合“双减”政策,组织了10月16日的水火箭比赛,共吸引20支队伍参赛;10月22日、23日举行了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技实践报告、科幻画、科技辅导员作品评审活动,其中,小发明收到了328件师生作品,共有60件优秀学生作品送市赛,28件作品将获市赛大奖,18件作品进入终评。科幻画共收到371件作品,45件送市赛39件获奖,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20件,3等奖13件。
“今天我们在这里展示37所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特别是其中有8所来自民办学校,凸显了光明区辖区学校科技教育百花齐放。”何斌表示,为孩子们搭好舞台,让他们把发明创新秀出来,把奇妙创意演出来。“未来最先进的科技发明,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光明区在科创教育上不断探索,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科创能力,让孩子们个个精彩、个个出彩。”
科技教育将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
“光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中小学创客节是展示光明区科技教育、科普教育和创新教育最新成果的‘第一窗口’,是全区师生、科技爱好者分享理念、互学互鉴、携手共进的交流平台,对提升光明师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表示,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从生活实际中寻找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作品成果,也希望各学校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共同打造光明科创教育的“金字招牌”。
根据《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未来,光明区将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区,今年9月,光明少年科学院成立,就为光明区打造科技教育生态提供了优良载体。
下一步,光明教育将统整各方资源,高起点建设少年科学院。利用世界 一流科学城的区位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光明科学城、光明区高 等院校、科技企业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指导小院士开展课题探究、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科技竞赛等,引导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同时,打造一批科创教育示范学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区教育系统重点工作计划,根据学校规模为学校增设相应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员职位等。还将开展全领域科普活动,遴选优质科普资源,创建一批具有光明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成立光明区科普讲师团,定期开展科普巡讲活动。